第081章:一一對比(2 / 2)

“嗬嗬!不說曆史上魏延有沒有提出過這個計策還是兩說!”見李磊要說話,劉銘直接製止了他:“別問為什麼,不知道的話自己去查史料!”

“就算魏延真的提出來了,沒有經過實踐,這個計策到底行不行你知道?”劉銘補充道:“諸葛亮行事固然謹慎,但他卻並非無能無謀。”

“年僅二十六歲他就在隆中提出了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的高策,可見他是一個思慮非常精密的人。”

“這樣的人,他會想不到這個連白癡都能想到的計策?同樣,作為魏軍統帥的司馬懿會想不到?要知道,司馬懿說過,諸葛亮生平謹慎,從不涉險,若是吾用兵,先從子午穀徑取長安,早得多時矣,他並非無謀,隻是不肯範險。”

“由此可見,司馬懿早已想到了這一點兒,所以說不用這條計策不是因為諸葛亮太謹慎,而是這個計策的危險係數實在是太高了。要真這麼做,估計魏延在行軍途中就會遭到司馬懿的埋伏,到時候能不能生還都是一個問號,更別說什麼拿下魏都了。”

“那照你這麼說起來諸葛亮就是一個無敵的人了!”李磊說道。

“我可沒有那麼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有功自然就有失,這是誰也不可避免的,畢竟現實中的客觀原因太多了。”說道這裏,劉銘的神情有些唏噓:“但我的意見是和唐朝的大詩人杜甫是一樣的,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天下三分,諸葛亮一個人的功勞蓋過了所有人。”

“你就在那裏丫丫吧!一個人蓋過了所有的功勞,其他的人都是白癡啊!三個臭皮匠還賽過諸葛亮呢!再說了,八陣圖也不是他發明的!”

“我操!”劉銘真的無語了,跟你怎麼就說不通呢?不過想到現在還在上課,他還是耐著性子解釋道:“諸葛亮出山後天下就三分,他死後三國就統一,雖然這個解釋有些牽強,但還是不難看出他在天下三分中起到的決定性作用。至於八陣圖,那跟空城計一樣,我懶得跟你閑扯!”

“既然這樣,我倒是想聽你說說諸葛亮和郭嘉這兩個人孰強孰弱。”李磊又把問題拋給了劉銘,既然你說老子說的不對,那你來對比一下。

“首先,你說的誰怕誰這個觀念我們不用討論了,因為這跟白癡無異,另外,你說郭嘉是軍事家,諸葛亮是政治家這個觀點我們也不用討論了,這也跟白癡無異。”

郭佳和劉潺兩人都沒有開口。

“第一:謀略,隆中對可謂是整個三國中最大的計策,號稱鴻篇巨製,你不要跟我說什麼其他人也有這樣的見解,古時的人都追求功名,如果他們能寫出這樣的東西早就寫了。”劉銘嘲諷的看了幾人一眼。

“就好比現在,某些人不也在不懂裝懂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