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學生誠信教育問題及對策研究(2 / 2)

3.大學生自身素質缺陷

當今大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受家庭溺愛環境下成長,以自我為中心,自身人生觀和價值觀不成熟。他們自身懶惰對學業自控能力不強,對是非道德判斷能力差,缺乏道德自律意識,對於誠信主觀明確大方向,但行動踐行與道德標準相違背。麵對負麵消極狀況和個人利益榮譽選擇時,主觀意向搖擺往往無法控製自身行為倒向誠信缺失行為隨波逐流。例如考試、評獎、入黨、畢業、求職等,便放鬆對自己的要求,使知與行相背離,堅守誠信的道德意誌力不強。

三、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的途徑

1.大學生德育內化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高校誠信教育理論最終為其達到的就是學生的自我教育。在誠信教育中大學生占主體領導作用,自主踐行誠信行為做到積極主動的認同接受從而規範自己誠信行為。這樣使大學生自身形成自我約束,思想上認識到不能靠僥幸心理獲得榮譽成果,行為上充分發揮主動性做到知行合一。教育體製可以由“他律”轉化為“自律”,由外在教育要求轉化為內在道德需要。

2.多渠道營造誠信氛圍

高校教育應脫離死板課本宣讀教育,開展多種活動渠道營造良好的誠信教育氛圍,使大學生走進生活實踐誠信行為。比如舉辦誠信講座觀看教育片、開展誠信為主題的班級活動、建立誠信教育網站等等,擴寬誠信教育空間搭建誠信教育平台。高校教師做到以身作則,通過言傳身教感染帶動學生進入誠信教育氛圍,使得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點滴認識誠信的可貴樹立誠信準則。

3.構建家庭、社會和學校三位一體

大學生誠信教育問題不是單純個人問題也不是單方麵學校教育問題,它脫離不了家庭。社會的合力,彼此之間相互促進與合作建立多元化教育模式。首先,高校主動與家長密切聯係與溝通,向家長反映學生在校實際情況。家庭積極配合學校輔助學生在家庭環境中的誠信熏陶。家長也要自身樹立榜樣為孩子做到模範作用。其次社會建立良好誠信大環境為高校誠信教育作基礎,相關機構在校周圍整頓治理與高校配合組織公益誠信活動。

個人前途發展離不開誠信,社會現代化建設離不開誠信,誠信教育事關祖國生存的未來。而誠信教育不是隻靠家庭、學校、社會單方的力量,誠信是立足於社會的道德基礎需要三方合力教育相輔相成。在誠信教育中營造良好成長大環境學生個人是踐行誠信行為的主要力量,從點滴做起從個人做起聚集起來的力量是整個社會在努力。(作者單位:長春理工大學)

參考文獻

[1]何 靄,大學生誠信狀況與誠信教育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6(1)

[2]王忠華,當代大學生誠信缺失現象透析[J]工會論壇—山東管理學院學報,2012(4)

[3]付關懷,論大學生誠信教育[J]才智,2011(29)

[4]黃映芳,論高校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與對策[J]寧波工程學院學報,20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