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麵的文獻記錄,以及筆者的綜合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我們的先祖古人崇敬天地不是隨意而為,而是在清楚地了解了天地運行的無上智慧以及其崇高品德之後,從而才能夠徹底地謙卑地學習皈依。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等曆經時代的洗禮、變遷仍然對當今人們所喜用成為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奮發圖強千古共奉的祖訓,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工作與成長。
我國的孝文化以及後輩對祖先的誠敬、尊重,更是我泱泱中華以及古老悠久的中華文化所遺留下來的特有智慧。上古的文化精英們,發揮其獨有的智慧,“以祖配天”“以德配天”,將對本體的誠敬與對祖先、對人心中的道德、法律的誠敬貫通為一,使之融會貫通。由此形上形下貫通為一,家、族、國、天下、本體貫通為一。
如《尚書·盤庚中》說:
今我民用蕩析離居,罔有定極。爾謂朕何震動萬民以遷。肆上帝將複我高祖之德,亂越我家。朕及篤敬,恭承民命,用永地於新邑。
《說文》祖先祭祀類的字就有9個,可見孝文化的出現絕非孔子自創,而在孔子之前就早已經源遠流長,其來有自。說孔子“祖述堯舜,憲章文武”有沒錯的。《大學》的三綱八條目也隻是將我們的傳統精煉化體係化。
(七)、祖先祭祀類9字:祪、祔、祖、、祏、禘、禫、禰、祧
孔子在《禮記》裏講:“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後來西方的性心理學也證明了“性”對個人、家庭、社會的巨大影響。中國人對祖先的誠敬、尊重、追思、祭祀,其源頭是古人對生殖的崇拜這一點已經確定無疑。這是因為,我們現代人通過從大量的古獻資料,以及經過艱辛考古挖掘出的金文甲骨文等多處證據,可以看出“且”是古人用來對男性生殖器的象形。
但是上古文化精英的智慧不單單在於此,而是在於將這種深植於人類內心深處的並且深深影響到每一個人的內心情感的很容易令人違反道德的“欲”的力量進行轉化。上古先賢將其轉化為維係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與關係的血親之愛,這種血親之愛也是人們組件家庭的重要基石,並且又得以將這種由人、家庭的血親之愛進行積極的擴大,擴大到天下國家的大層麵上去,以及形上天。
《論語·學而》說:“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這種轉向在順從人情世故的情況下,能夠最大程度地保證了人與人之間的倫理穩定,進而確保家族的穩定、社會的穩定,由小及大,由淺及深的影響著不斷繁衍的人類。在這裏,我們終於獲悉到從古延續至今的祖先祭祀,看似平淡無奇,但是其背後卻有這樣的深意,引人深省。
(八)、天神祭祀類7字:祡、禷、、禘、祫、祼、禪
天神祭祀類的字所體現的許多行為是為現代人所不能理解的。如:
祡,燒祡燓燎以祭天神。
祼,灌祭也。詩毛傳曰。祼、灌鬯也。周禮注曰。祼之言灌。灌以鬱鬯。謂始獻屍求神時。周人先求諸陰也。
現代人在經濟化快速發展的情況之中早已經習慣了自己所謂的科學思維,雖然財富、物質豐富不少,但是內心深處卻難不有空虛之恨,用自己所謂的科學思維進行思考、反駁,會認為即算有個天神,他創造萬物,哪裏會需要用煙與酒來供奉呢?他無形無相,又怎麼喝那和泥混在一起的酒呢?
事實上,上古的聖賢了悟了形上的密意後知道多欲的普通人是難以輕易了知,於是便發揮獨有的大智慧用莊重的禮儀形式以喚起人們內心的道德與敬意,淨化我們內心的浮躁、空虛、迷茫,從而慢慢的將其從庸俗、粗鄙之處引入聖賢境界。這就是“神道設教”的傳統。
《周易·觀》彖辭曰:
彖曰: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下觀而化也。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
所以,在真正的中國五千年精華文化的傳統中,曆來都是非常重視祭祀的。因為無論時代如何的變遷,人類社會如何的進步,人類比起造化的偉力都是極其渺小的,要想國泰民安,居家興旺,唯一的出路便是人人歸於本有的誠敬與安寧,人人得以從內心深處有教化,這樣才能洗滌我們自身的汙濁、粗鄙之氣,淨化心靈。
所以《祭統》說:
禮有五經,莫重於祭。
《史記·禮書》說:
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
《左傳》說: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祀有執膰,戎有受脤,神之大節也。
(九)、自然祭祀類4字:社、祠、礿、禜
(十)、其他類:祘
以上是對“示”部字的重新分類與概說。(作者單位:貴州大學人文學院)
注釋:
①[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許唯賢整理,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年版。
②《周易·文言傳》
③《周易·係辭》
④《莊子·齊物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