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城中村改造經驗探討(3 / 3)

二是由農民變為股民。城中村改造實現了農村向社區的改變,土地所有權也隨之發生改變。在改造之前,農村的土地是村集體所有財產,在城中村改造過程中,江堤街村集體把土地變現,成立村集體的集團公司,由村民入股。這大大解決了由於城中村改造而失去土地的農民的生活來源問題,是非常值得借鑒和推廣的措施。並且,由農民變為股民,可以股息分紅(據了解,股民現在每年的股息分紅大概在2萬左右),這給人們的生活提供了可持續的收入保障,解決了農民失去土地後麵臨生存問題的後顧之憂,激發了他們探索城市生活的新動力。而且,成立集團公司還給農民帶來新的就業崗位,既解決了農民的就業問題,還因為農民自己就是股民,就是公司的所有者,更激發他們的勞動積極性。這是農民變居民的第一步,有助於農民逐步探索,慢慢地在城市找到自己的定位,學會在城市生存的技能,為自己的城市生活揭開新篇章。

三是由村委會改為社區。城中村改造使江堤街由農村變成了城市社區,所以,基層自治組織也由村委會變成了社區居委會。這種改變使江堤街從基層管理上實現了城市化,更有利於整個社區的管理及江堤街居民與城市生活各方麵的對接和適應,更有利於居民融入城市生活。

江堤模式成功地避免和削弱了城中村改造中各種問題帶來的不利影響,改造效果顯著,作為城中村改造的成功經驗,值得在全國推廣。

四、結語

城中村改造是一個係統工程,在城鎮化進程日益加快的今天,這是一個不可能回避的問題,它關係到千千萬萬群眾的切身利益,關係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更關係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百年大計,政府部門應該引起高度重視。江堤街的改造給我們留下很深的印象,其實城中村改造並不難,隻要我們充分尊重人民利益,心係百姓,城中村改造就是一項造福千秋萬代的大工程,是向城鎮化邁出的堅實的一步。(作者單位: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羅赤.透視城中[J],《讀書》,2001,(9):149-154

[2]李培林. 巨變:村落的終結——都市裏的村莊研究[J],中國社會科學院,2002,(1):168-178

[3]周新宏.“城中村”研究綜述[J],開放導報,2007,(1):43

[4]賀瓊,朱傑堂. 城市化發展的階段性及其規律研[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03,(3):78

[5]李釗. 城中村改造途徑的思考[J],安徽建築,2001,(3):8-9

[6]李俊夫. 城中村的改造[M],科學出版社,2004,(124):78-132

[7]周霖. 城市資源配置產權與製度政府與農民關係研究——以浙江省台州市城中村改造為分析對象[J],福建師範大學學報,2004,(3):127

[8]蘇延莉. 西安城中村改造出現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科技信息,2009,(20):281

[9]鄭慶昌,錢鼎偉. 城中村:農村城市化的困境與出路[J],東南學術,2004(S1):155

[10]朱斌,於卓偉. 城中村改造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措施[J],商業時代,2010(19):96

[11]王建軍,鄭躍鵬. 城中村環境問題及其解決法討論[J],中國校外教育,2009(13):189

[12]賈生華,鄭文娟,田傳浩. 城中村改造中利益相關者治理的理論與對策[J],城市規劃,2011,(5):63-68

[13]陳穎穎. 我國城中村改造實踐模式比較[J],中國行政管理,2012,(8):127-128

[14]謝慧,王琪. 城市規劃導引下的城中村改造——武漢市城中村改造規劃反思[J],城市規劃學刊,2009,(z1):257-261

[15]張俠,趙德義,朱曉東,彭補拙. 城中村改造中的利益關係分析與應對[J],經濟地理,2006,26(3):3-6

[16]馬航. 深圳城中村改造的城市社會學視野分析[J],城市規劃,2007,(1):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