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教學中廣播電視新聞“播”、“說”、“評”的培養
信息傳媒
作者:陳海平
摘要:當今,高校播音專業所培養的學生必須是符合具備時代特征的廣播電視播音員、主持人。因此,在校期間學生必須同時掌握並熟練運用能“播”、能“說”、能“評”三種基本的語言表達樣態。但是如何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盡快掌握這三種基本的語言表達樣態,是我們播音教學一線的教師,一直在探討的問題。本文就播音專業教學中廣播電視新聞三種基本語言表達樣樣態:“播”、“說”、“評”作簡要分析。
關鍵詞:播音教學;廣播電視;語言表達樣態
“新聞”作為多級電視台的立台之本,是播音專業學生必須掌握好的技能。作為播音行業敲門磚的“新聞”,在高校播音專業的新聞播音教學環節中經常談及的話題是:怎樣較好培養出學生廣播電視新聞多種語言表達樣式。這其中,“播”、“說”、“評”、“聊”、“演”是常見討論的幾種廣播電視新聞的語言表達樣式。其孰重孰輕,哪種狀態會更具備職業競爭力,一直在學術界存在爭議,未曾有過定論。這幾種表達樣式,其實可以說是按照新聞稿件的實質內容和不同播出形態而衍生出來的。在當今新聞報道中,無論從內容、形式、媒介、角度、方式上都在不斷創新,而廣播電視新聞播報樣式是不可能單一存在的。在具體新聞工作中,新聞播音員、主持人如隻能使用單一的表達樣式和播講狀態,是難以適應全新的傳播環境下所帶來的挑戰的。
在播音教學過程中,因為播音是語言的藝術,是鮮活的,具有生命力的語言不僅存在於創新中,也會影響到語言的核心領域。因此,就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教學中,筆者“播”、“說”、“評”三種新聞基本語言表達樣式進行簡單分析,以供教學參考。
(一) 傳統樣態“播”就得莊重大方、冷靜客觀
“播”這種語言表達樣式,應該說是播音專業領域中最傳統也是最經曆、最具傳承的一種表達樣態,我們在教學中的“播”,應該讓學生們準確、清醒認識,指的是播音或者說是播報的語氣狀態。需要讓同學們練就成冷靜、客觀、穩重、大氣,並不缺乏時代感的狀態。在日常專業觀摩過程中,可以觀摩新聞節目播音、新聞整點播報、廣播電視新聞直播或者是大型播報,以及以上類型節目中的配音,都屬於“播”的領域。
“播”的能力大小,直接關乎到學生是否能夠真正從事新聞播音工作,學生應該基本具備的素質是:語言清晰、流暢,語義表述準確、神態自然、大方。這樣既包括了播音員、主持人,也包含了現場出境、采訪記者。對於這種狀態,把邊沿擴展了說,就是語言的規範性,以新聞語言和表達方式把事情說清楚,這就是基本要求。達到這個基本要求後,還可以引導學生上升到追求不同層次的審美領域,這也是兄弟院校院校,前輩以及專任教師一直不斷探索和研究的內容。
在高校播音專業新聞播音教學中,我們經常會帶領學生回憶、聆聽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年代,播音員特有的“高八度”、“板麵孔”的“播”音方式,這往往使當今學生們產生反感情緒,其實,這隻是因為之前的獨特“播”音方式深深刻下了時代的痕跡而已。如今,在熒幕上各類型節目層出不窮,特別是娛樂類節目、選秀類節目,使得“隨性”之風侵襲傳統“播”音方式。但是,我們也絕不會忘記,近年來無論是“釣魚島”事件”、還是“馬航”事件、無論是談及“馬克蘭”局勢、還是“巴西”世界杯,在重大事件發生的時候,莊重的播音、播報始終承擔著最正式、最理性的表達,最凝練而且也是最濃縮的情感表達。這些時候,就是對“播”的更高要求。
教學中,需要使教學者引領著與同學們一同去探討“播”這種狀態時如何取得的?如何使這種狀態運用到“播音”中去。這種“播”的狀態一定是來自我們日常中的“說”、一定來自平常交流的“聊”,這也是從大眾百姓日常語言中提煉出來的。
(二) 主流樣態“說”就得具體生動、貼近生活
“說”的播講狀態相比於“播”的播講狀態,前者更具有個性化表述空間、個體化的表達樣式,以及個人化表達風格。新世紀後,隨著民生新聞從被人關注到如今火爆之勢,“說”新聞,已然成為了當今主流播講樣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