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門狐仙——新劉海砍樵》看桑植民歌傳播的新路徑
信息傳媒
作者:張蜜
摘要:本文通過剖析《天門狐仙——新劉海砍樵》這部大型歌舞劇的商業演出模式,從民歌傳承與發展的角度,在傳統與現代的交彙之中,為桑植民歌的良性保護與發展找到新出路,讓更多的人接受桑植民歌、了解桑植民歌、愛上桑植民歌。
關鍵詞:《天門狐仙——新劉海砍樵》;桑植民歌;傳播;新路徑
去過張家界旅遊的人一定不會錯過《天門狐仙——新劉海砍樵》。這是世界上第一部以高山奇峰為舞台背景,以山澗峽穀為表演舞台的山水實景劇,也是目前世界第一台有完整故事情節的山水實景音樂歌舞劇。它取材於中國經典的神話傳說——湖南傳統花鼓戲《劉海砍樵》,在此基礎上進行了藝術再創造,是世界音樂歌舞劇成功創新的新例,同時是在音樂文化元素和表現形式,在世界音樂中輔之以高科技的舞台效果使得更加新穎、創新。
該劇投資高達1.2億元,集合了國內最頂尖製作團隊的策劃和創意——由製作了《印象.劉三姐》、中國山水實景演出創始人梅帥擔任此劇的總導演以及總策劃,由名聲享譽國際的音樂家譚盾擔任該劇的音樂總監,由著名青年作曲家張曉擔綱作曲,由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閉幕式執行編導閔銳擔任執行導演,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閉幕式演出專家組的骨幹成員設計和安裝燈光音響設備,並由美國《貓王》劇目專家提供演出服裝和道具的谘詢服務。該劇舞台搭建於天門山下峽穀中,以落差一千多米的張家界天門山為背景,以山澗峽穀為表演舞台,通過頂級配置的燈光、音響、舞台機械、數碼影像等設施,並運用特殊設計的視覺特效手段,將音樂、舞蹈、歌曲、魔術、雜技等多種藝術元素融於一體,給人們呈現了一場宏大而絢麗的視覺盛宴。特別是500多名演員同台傾情演繹,橫跨峽穀跨度達60米的高空飛橋,奇幻美麗的人造月亮,逼真的漫天飛雪等場景令觀眾連聲驚歎。劇情高潮部分,天門群峰瞬間被燈光照亮,恢宏壯觀的場景十分震撼,100位身著銀飾盛裝少女組成的民族歌隊聲如天籟,100個小狐仙化身的美豔少女舞姿曼妙,唯美奇幻的舞台效果美不勝收,其豐富的音樂文化元素和表現形式,令人歎為觀止。
天門狐仙自2009年9月開演以來,無論是上座率還是品牌影響力都是一路攀升。該劇接待觀眾超過35萬人次,以其大氣震撼的舞台場麵,曲折動人的故事情節,原創唯美的音樂風格,震撼業界,好評如潮。世界旅遊組織可持續發展項目部副主任索菲亞女士在看完演出後表示,在《天門狐仙》中她看到了“愛情”。在國家旅遊局公布的35個《國家文化旅遊重點項目名錄一一旅遊演出類》第一批名錄上,《天門狐仙》也赫然上榜。2011年首屆中國國際文化旅遊節“影響中國文化旅遊的一部旅遊演出”金獎出爐,張家界《天門狐仙》喜摘桂冠。
以往在民歌的演繹中,我們更多的是聽到民歌,但一幕《天門狐仙》讓我們觀賞到了民歌的美。《天門狐仙》為張家界旅遊增色不少,張家界旅遊也為湖南傳統文化的傳播提供了更加廣闊的舞台。湖南花鼓戲“劉海砍樵”的動人傳說和優美旋律隨著中外遊客傳播到了世界各地……與此同時,和湖南花鼓戲一樣根植於湖南的桑植民歌正在頑強的堅持著本民族的文化認同,在各種文明力量侵擾的夾縫中艱難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