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太後與老蜀王相遇,出於私心,太後沒告訴老蜀王自己有兒子,把兒子偷偷藏在了鄉下,自己和老蜀王進宮去了。
在王宮裏,太後享受著榮華富貴,但是,她並不高興,住在華美的宮殿裏,她會想,自己的大兒子在鄉下怎麼樣了,住在什麼樣的屋子裏,冬天冷不冷,夏天熱不熱?
吃飯的時候,麵對著滿桌的美味佳肴,太後也會想,自己的大兒子在鄉下能不能吃飽飯呀,這些美味佳肴他吃過嗎?那戶人家會不會欺負他、虐待他?
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太後忍著母子分離的悲痛,隻能在寂靜無人的時候,想一想自己的鄉下兒子,默默地流幾滴眼淚。
老蜀王在世的時候,太後一直沒敢與鄉下的兒子聯係。將近二十年過去了,老蜀王死了,小蜀王是自己的親兒子,太後終於說出了心底話。
小蜀王派出去的人,很快就把同母異父的兄長找了回來,帶進了王宮。二十年沒見麵,太後的大兒子已經長成了一個粗壯的鄉下漢子。
太後想著,二十年前與兒子分別的時候,兒子還是個八歲的小孩,當時兒子哭著喊著,不停地叫:“媽媽,媽媽。”
太後坐在椅子上,泣不成聲,小蜀王受到母親情緒的感染,也雙眼濕潤,落下淚來,隻有太後的大兒子一臉茫然地站在那裏。
“草民杜富見過太後、見過王上。”
大兒子要跪下來給太後、小蜀王行禮,太後起身離座,扶住了大兒子杜富,說道:“富兒,我是你娘,你還記得我嗎?”
杜富呆若木雞,看著太後,沒有說話。
太後拉起杜富的手看了看,杜富的兩隻手掌上滿是老繭,太後的心仿佛被刀子刺了一般疼痛。太後詢問杜富,這些年是怎麼過來的,杜富結結巴巴,說了起來。
當年太後把杜富托付給了一戶鄉下人家收養,那戶人家剛開始對杜富還行,後來,男主人沾染上了賭博,敗光了家產,杜富被養父逼著去當童工。
說是當童工,其實,杜富是被養父賣了,當奴工,在一座莊園裏沒完沒了地幹活兒。杜富受不了莊園主的欺淩、虐待,逃走了,從此就浪跡天涯,吃百家飯為生。
小蜀王派人找到杜富的時候,杜富在一戶人家當上門女婿,在中古世界,當上門女婿是一件極其屈辱的事情,比乞丐體麵不了多少。
杜富長得還算可以,又有力氣,一個老漢收留了他,讓他當了上門女婿,娶了自己的瘸腿閨女,從此,杜富算是有了一個安穩的窩。
得知了杜富這二十年來的遭遇,太後萬分愧疚,二十年來,自己在王宮裏享受榮華富貴,兒子卻在外麵顛沛流離,吃盡苦頭,作為一個母親,心如何能不痛?
太後想要好好地補償一下大兒子杜富,她向小蜀王提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想法,讓小蜀王從蜀國割出一塊地來,賞賜給杜富,讓杜富當國君。
小蜀王很是為難,告訴太後,茲事體大,他得和群臣商議一下。群臣得知此事,一片嘩然,沸反盈天似的鬧了起來,堅決不同意。
太後看著那些反對的大臣,怒不可遏,我要補償一下自己的兒子,你們為什麼要百般阻撓,這蜀國的地又不是你們的!
盛怒之下,太後下旨殺了幾個大臣,其餘的大臣這才有所收斂。
小蜀王年紀輕輕,又文弱孝順,他見大臣們不說話了,便同意了太後的要求,從蜀國割出了一塊地,賞賜給了同母異父的大哥杜富。
蜀國割出來的這塊地就是苴國,杜富就是苴國的第一任國君。
苴國雖然建國了,但是,它一直處於半獨立的狀態,在軍事、外交方麵受到蜀國的控製,經濟方麵,每年要給蜀國進貢大量的錢財。實際上,苴國就是一個半獨立的、蜀國的附庸國。
到了苴國之後,石正峰、張帥他們走在大街上,發現苴國民眾與蜀國不同,蜀國的人分為華夏人和土人,涇渭分明,從相貌上一眼就能看得出來,而這苴國的人,很多人看上去既像華夏人又像土人。
石正峰和王胖子、李鐵莫名其妙,張帥說道:“苴國和蜀國不一樣,蜀國實行種族隔離製度,華夏人與土人是不許通婚的,而苴國沒有這些規矩,華夏人和土人可以隨便通婚,這苴國人一半以上都是華夏人、土人的混血。”
苴國是個銅印小國,全國隻有八座城,不到一百萬人口。黑曜軍攻入成都之後,蜀國人心惶惶,很多華夏人攜家帶口,逃到了苴國,導致苴國人口激增,破了百萬大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