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二章 陳子美的決定(2 / 2)

趙桓對陳子美在塘口辦船廠的事略有耳聞。

趙桓這津口船舶起的容易,主要是軍器監當年的工匠,並沒有散去,津口市舶司也有底子在那裏。

陳家要能夠撐得住,趙桓的皇帝病就得犯了,富可敵國在皇帝耳中,可不是什麼好詞。

陳子美道:“草民這次麵聖,是這塘口市舶司船塢終於算是造好了。草民實在是不願意操這個心了,就尋思著把這船塢交給官家。”

交給朕?!

趙桓接過了陳子美的劄子,塘口的船塢規模遜於津口船塢,但是其依然有五個工坊,可以同時建五艘三千料的海舟。

這個船塢掏空了他們陳家所有的積蓄。

“當初草民的兒子進京做官時候,我就尋思這事了,為商畢竟是賤業,陳衝呢,也爭氣,現在在官家手底下做官,順風順水的,草民散盡家財,也省的耽誤了陳衝的前程。”陳子美看著官家疑惑的神情,解釋著。

他打算散盡家財支持自己的兒子做官,最開始的打算是賄賂朝中重臣照拂。

而後經過自己的弟弟陳敷,因為農學上頗有建樹,走通了官家的路子,自然賄賂官家最合適。

但是這捐家財,也是需要時機的,官家也不缺錢,四處撒錢的官家,也看不上他們陳家那點幾代人的積蓄。

趙桓終於理清楚了這個邏輯。

陳子美還是那個陳子美,陳家還是那個義商陳家。

隻是為了不耽誤陳衝的前途,陳家準備把家財全部捐了。

“有必要嗎?”趙桓覺得自己手裏的劄子都沉重了幾分,為了兒子的前途,何必如此呢?

陳子美滿臉的欣慰,他早年做官就做的不成功,沒幾年就回家繼承家業了,本以為不開竅的兒子也會在官場不如意,灰溜溜的回家繼承家業。

結果呢?陳衝的運氣比自己好太多了。

朝中大臣青睞,耳提麵授了幾個月,也有官家在朝中看著,順風順水的度過了蒙昧的過程。

這以後的路,就不是陳家能夠幹涉了,索性散盡家財最後在官家心中留下一個好名聲。

“多虛不如少實,廣種不如狹收,這是弟弟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草民為商這數十年也是如此行事。”陳子美笑意盎然的道。

孩子做官,父親經商,就有問題,父親做官,兒子做商就沒問題,這奇怪的大宋官場的邏輯,卻折射出了大宋的價值觀。

士農工商,商最次,是為賤業。

“這船塢你且收著,這眼看著才看到回頭錢,你心裏能舍得?”趙桓拒絕了陳子美的提議,將陳子美的劄子打了回去,他有自己的打算。

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裏。

所有的船塢之事都依靠津口市舶司,肯定會出問題。

同樣,他也需要陳子美作為一個表率,隻有他掙錢了,其他人才能跟著投入海貿。

這和放牧一個道理,把領頭羊吃了,誰帶著羊群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