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諡號忠憲(1/5)(2 / 2)

趙桓其實沒什麼大事,就是沒吃飯低血糖,站起來猛不丁的供血不足導致的頭暈。

他喝了些許糖水以後,就沒什麼大事了。

趙桓站起身來,啃了幾口烙餅喝了兩口粥,才被趙英放過。

“準備下,安葬種少保吧。種少保生前選了勾注山,說要看著整個大同盆地,省的大宋再丟了。勾注山下,安葬種少保就是。”趙桓說道。

他有些腳步虛浮的走到了種師道的靈堂,看到了沈從靠在柱子上昏睡,就知道這憨憨又是哭了一整夜,眼睛腫的跟金魚泡一樣。

他提踢了踢沈從,看到沈從的眼睛睜開一個小縫,就知道他醒了。

“別哭了。少保怎麼說也是看到了燕雲十六州再入大宋手中才走的。”趙桓從趙英手中接過了一炷香,插在了種師道的靈位前。

“念吧。”趙桓對趙英說道。

他站到了旁邊,給趙英讓開了位置。

“靖康元年庚辰夏,葬種彝叔於勾注山,而祭以文曰:嗚呼!汝生於汴而葬於斯,離鄉七百裏矣。當是時定鼎匡扶,安知此為歸骨鄉耶?

師道即歿,天下痛惜,師道先行,天地涕零。吾有何德,執筆人戮,為曲筆乎?曲筆天誅,於乎!”

“……”【注1】

“其功若商鞅與秦國,又若周勃與漢室,其名長留青史,其性光耀萬載,危身奉上曰忠,文武可法曰憲。諡:忠憲,特贈開府儀同三司。”

“靖康元年嘉月十一日,入內內侍省都知趙英宣,大元帥、廣安郡王、少保種師道奉。”

這是一篇不算悼文的聖旨,算是總結了種師道的功過,給種師道的蓋棺定論為忠憲。

“令親從官抬棺而行,至勾注山下。”趙桓歎氣,走出了靈堂。

從大同府趕到勾注山下,需要約四天的時間,正好趕上頭七的日子,趙桓令親從官抬棺,又令永定軍開路向著勾玉山下而行,再令工賑監之人修繕陵寢為小雁門山的模樣。

沈從扛上了刻好的墓碑,他是種師道義子,這個墓碑隻有他來抗。

按製趙桓是不能送種師道出城,他看著那些文武官員站在靈堂外,大聲的說道:“你們呢,都去送送種少保,都去,都去。”

趙桓揮了揮手,走向了大同府的城樓。

他站在城樓上,看著送行的隊伍越走越遠。

他不是沒有打破常規的勇氣,也不是為了維護什麼帝王的尊嚴。

隻是因為種師道的一生是個守規矩的人,他到現在記得,當時推種師道的轉椅,多次被趙英阻攔。而種師道那句折煞老臣,他到現在還記憶猶新。

還有臨終前,守著人臣的本分。這一切趙桓都記得,一輩子都不敢忘。

這麼守規矩的一個人,如果自己打破了規矩,反而會讓種師道地下難安。

“唉。”趙桓歎氣的看著遠去的隊伍。

他恍恍惚惚闖進大宋以後,一直是種師道幫襯著他,就連現在用的兵,能打勝仗,打硬仗的軍卒,都是種師道勤王帶來的十萬永定軍。

“官家,韓世忠的軍報。”趙英走到了趙桓麵前,遞了個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