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媒體:“鐵路大亨”王春成被查 曾向軍方大老虎送房產(3 / 3)

巴新鐵路賄案

借入主躍進煤礦在西烏旗站住腳跟以後,春成集團在當地日漸活躍,王春成希望在西烏旗境內拿下更多的煤礦。然而不期然間,他也在此埋下了禍根。

其間,經旗領導引見,他得以認識時任錫盟盟委書記劉卓誌、盟委副書記蔚小平,兩度成為行賄人,這已經是由司法認定的涉及王春成的官商交易。

經過勘探,王春成看上了西烏旗境內一個大礦,預測儲量達24億噸的吉林郭勒二號露天礦。若能拿下這個礦,僅該礦的年產能就能達到一兩千萬噸,春成集團的體量將上升一個數量級。2003年8月,錫盟方麵答應將這塊豐腴的“處女地”免費配置給春成集團,條件是後者能修一條鐵路。

“當時因為受運力瓶頸掣肘,內蒙古的煤炭銷售不出去。地方政府就要求如果能修鐵路,煤田就配給你。”熟悉王春成的人士透露,春成集團答應並找到專家設計方案。

王春成一開始的想法相對保守,隻打算修一條130公裏的鐵路,連接吉林郭勒礦與相鄰的赤峰市林西縣,與林西縣已有的鐵路交會。但這個設想被專家否決,因為修建到赤峰得經過北京,這條已有的線路運力已然飽和,修一條連接線意義不大。

在此情況下,王春成突發奇想,不如幹脆整回老家去。根據王春成計算的成本賬,不修鐵路,汽車加上火車運費,每噸煤得178元,如果有了一條直通阜新的鐵路,每噸煤的運費隻需要75元。

此前,王春成修建鐵路的經驗僅為4.6公裏,巴新鐵路的長度則是496公裏。“相對於修建這樣一條鐵路,其實王春成的實力並沒有那麼強,但他就是敢想。”前述西烏旗官員說,巴新鐵路是一條盈利預期很明顯的鐵路,誰修了誰掙錢,其選址也是截直的“飛行航線”,即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運輸距離。

問題在於,“修鐵路的手續很不好辦,涉及兩個省、國家發改委和鐵道部之間的協調,地方上還要解決征地。”可茲參考的一個案例是,同在西烏旗境內,全長610公裏的錫烏鐵路,是由原鐵道部控股、自治區參股,且修了五六年都沒修完。

王春成帶來的超大型基建投資,讓他從眾多來錫盟洽談項目的企業中脫穎而出,被錫盟奉為座上賓。一位錫盟當地平台公司負責人回憶,2005年左右,有一次盟裏召集大家開會,討論與春成集團合作。在會議大堂,一邊是王春成與其高管,另一邊是盟委書記副書記、盟長副盟長,加上發改委、經信委、財政局、國土局、國企等,自己隻坐到了第四排位置。

這背後也有王春成與盟委領導的經濟往來。司法材料顯示,2004年5月至2006年3月,在春成集團籌建巴新鐵路期間,蔚小平積極支持該項目的籌建工作。2005年11月,蔚小平直接給王打電話,稱其朋友有兩輛車要處理頂賬,王春成隨後帶著60萬元來找蔚,錢留下後,後者說車還沒有開過來,王問過兩次便不再追問。

一份2005年錫盟與春成集團簽訂的《項目建設協議書》顯示,除了巴新鐵路外,錫盟還同意後者修建巴新鐵路的二期工程,即由西烏旗通向緊鄰蒙古國邊境珠恩嘎達布其口岸的巴珠鐵路,以及在藍旗開發二氧化碳氣田,三個項目總投資額超過百億元。作為回報,錫盟承諾將預計儲量24億噸的吉林郭勒煤礦的探礦權,部分辦理給春成集團,剩餘的部分待巴珠鐵路開工後再辦理給後者。

對於每年煤炭缺口1億噸的遼寧,巴新鐵路更是生命線。項目上報國家發改委後,很快得到支持。根據核準程序,發改委核準前必須征求鐵道部的意見,鐵道部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對項目不置可否,很久以後才表態同意。2007年8月,巴新鐵路順利拿到發改委的核準,並於同年11月開工建設。

在這背後,劉卓誌出力不少,王春成也奉上金錢。

司法材料顯示,自治區政府開始並不同意錫盟修建鐵路及將煤炭資源外運。為了取得采礦權,並讓政府批準修建運煤鐵路,王春成向劉卓誌提出請托。2009年升任自治區副主席的劉卓誌多次協調相關部門,幫春成集團解決了配置采煤資源及修建鐵路的問題。為感謝劉卓誌的幫忙,王春成於2006年至2010年期間,先後七次以各種名義直接或通過中間人給予劉卓誌18萬美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