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侄徐致靖,是個書呆子,日常好唱昆曲,並不懂新政,拜托榮中堂務必給講個人情。"李鴻章拉下了老臉,直接找到榮祿哭了一出。
“徐是要犯啊!變法前後多是他在籌劃,康某等人不過跳梁之輩,他才是正主啊!”榮祿表示為難,老徐是帝黨中堅,變法前後籌劃的事情太多了,如今慈禧正在氣頭上,他也心虛。
“年侄一時糊塗,拜托保全他的性命啊!”老李也是拚了,差點跪下給榮祿磕一個,逼得榮祿不得不答應。榮祿名聲一般,他其實也是個有見識的,他也要搞洋務,方方麵麵都需要老李幫忙,實在駁不了老李的麵子。
第二天,榮祿麵見慈禧太後,看到判罪名單,第一名就是徐致靖,"斬立決",下麵才是譚嗣同等六人。更是不知道從何說起了,他知道徐致靖是要犯,卻不知道這哥們兒排名第一呀!
"太後英明,這些人都是罪有應得,不過徐致靖聽說是個書呆子,整天在家裏唱昆曲,吹笛子,他並不懂新政,恐怕是上當受騙。"榮祿硬著頭皮開了口。
"徐致靖不是好東西,他離間我母子,你為什麼袒護他?"慈禧直接就炸了,徐致靖不是維新派,但卻是帝黨骨幹,榮祿跑來為他求情,這是要在光緒那邊留後路嗎?
"奴才不敢,不過據奴才知道,徐致靖升了禮部右侍郎後,皇上並沒有召見過他,這才覺得他可能是受了騙。"榮祿的汗當時就下來了,老太太最近情緒不太穩,救不了徐致靖再把自己搭進去可就不值當了。
老太太讓崔玉貴去查檔,果然光緒帝三個月內都沒有召見過徐致靖,榮祿以為這就得了,不成想老太太身邊的太監沒一個是吃素的。崔玉貴把徐致靖給查了個底掉,光緒不召見徐致靖,其實是因為老徐耳背,說話總是大聲,光緒防著隔牆有耳,這才不見他,有事都是用奏折溝通。這下榮祿就尷尬了,又被慈禧痛罵了一頓,隻能一直念叨著“奴才糊塗”退了出去。
徐致靖沒救出來,還連累了榮祿,老李更是一嘴燎泡,但徐家大侄子說什麼也不能不管,老李隻能再不要臉一回,直奔圓明園找果興阿去了。老李和果興阿的交集不多,早年做過買賣,但是並沒有什麼深情厚誼,這次也是病急亂投醫。這個地球上,現在能勸住慈禧的,也就隻有一個果興阿了。
“徐家與老朽有大恩,老朽斷然不能坐視年侄赴死,唯有求大將軍施以援手了!”果興阿對李鴻章和客氣,可是老李搬出對付榮祿的那套說辭,果興阿卻根本不搭茬。沒轍的老李隻能實話實說,然後很幹脆的跪倒在了果興阿的麵前。
“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李中堂高風亮節,晚輩感佩!徐致靖這次闖禍不小,但是本心也是為了國家,他也沒有牽扯康黨的奸謀,我去找太後要這個人情!”人品一向不怎麼樣的李鴻章,為了報恩能做到這一步,果興阿也是很感動的,直接答應了下來。
果興阿直入紫禁城,好話說了一堆,結果慈禧卻不給他這個麵子。慈禧的話也說的明白,她也知道徐致靖沒有牽扯到圍園殺後的事裏,但是她必須幹掉徐致靖,因為她要借此打壓帝黨。光緒雖然軟禁了,可是帝黨的一些官員還是不消停,為了國家的穩定,慈禧必須殺雞儆猴。大清的朝廷已經很亂了,若是帝後黨爭在吵鬧下去,朝廷隻怕更加艱難。慈禧必須以雷霆手段,讓黨爭徹底消停下去,她的選擇便是打壓帝黨。
“徐致靖是李鴻章的麵子,人家老李勞苦功高,不給這個麵子不合適啊!”果興阿沒詞了,直接把李鴻章給捅了出來。
“他和這事也有牽扯?”慈禧的思路很猛的,一下子就疑心起了李鴻章,這也是李鴻章不敢出麵的原因。
“徐家對老李有恩,老李這是報恩,沒別的事!”果興阿很討厭這種政治圈裏的舉一反三。
“私情是小!”慈禧猶豫了一下,還是拒絕了。
“長姐,給明天留個種子吧!我們都老了,未來是年輕人的!”果興阿說了一句他一直不想說的話。
“唉!……改斬監候吧!”慈禧長歎一聲,終於鬆了口,她也六十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