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甘涼古道(3 / 3)

……說說甘州。甘州這座城市,似乎從來就是一座安詳寧靜的城市。翻開一部甘州史,你會驚奇地發現,這裏很少有大規模的血腥戰爭。西夏與回鶻之間的戰爭,大概是這片土地上最殘酷的戰爭了,其他時期,這裏則相對安寧。一座安祥的城市,多麼讓人羨慕。甘州素有“金張掖”之稱,敢在自己的名字之前冠以“金”字,可見其地之富庶。甘州是河西走廊物產最豐富的一片綠洲。這裏種植西域的胡麻、孜然,也種植中原的水稻、玉米。這在全國實屬罕見。說到甘州,有一件事不能不說,那就是隋煬帝西巡。隋大業五年(609年)隋煬帝楊廣率眾經青海由扁都口到達甘州,在焉支山接見了西域高昌、伊吾等27國使團,並在此舉辦了轟動世界的萬國博覽會。一時間,甘涼古道商賈雲集,車水馬龍,甘州城之熱鬧景象則不自細說。這大概是甘州曆史上最熱鬧、最繁華的一次特大盛會,如同今天的上海世博會。據說,這是世博會的雛形。

這裏的人們安居樂業,這裏的民風憨厚敦樸,這裏的人們嗜酒好客,這裏的客人不醉不歸。這裏是全國優質種子培育基地。這裏的烏江大米曾為皇家貢米。這裏是黃河以西唯一能夠種植水稻的地方。這裏有亞洲最大的馬場——山丹軍馬場。這裏有中國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室內泥塑臥佛——張掖大佛寺。這裏有中國第二大的內陸河流域——黑河流域。黑河,這條甘州人民的母親河,她哺育了甘州子民,澆灌了北部草原,滋養了額濟納旗,形成了居延海。這些,大概與甘州人民安居樂業的生活態度有某種內在的聯係。

再說涼州。涼州這座城市,它的曆史和中國曆史簡直無法分開。我甚至覺得,蘭州較之於涼州,從某種意義上講,還要遜色一些。這當然不是指今天的蘭州。今天的蘭州,無論它的城市功能還是規模設施,都是武威所不及的。但在曆史上,涼州有勝於蘭州。這些,我跟幾位研究西夏史和喜歡河西史、涼州史的朋友談起,他們都有同感。西夏國如果不是一度擁有涼州這樣的戰略要地,它不會有近200年的曆史,否則,一部西夏史就要重寫。所以涼州又名西夏陪都。涼州自2100年前匈奴人修築了形狀怪異的姑臧城開始,它就一直是西北地區經濟、軍事、文化的中心。涼州是唐初十大節度使中兵力最強大的河西節度使所在地,“猛將精兵皆聚於西北”。“五涼古都”,更讓涼州雄峙於世。在中原王國與西域諸強的戰爭中,涼州這座城市,是實際意義上的分野之地,誰占領了涼州,誰就擁有了戰爭的主動權。涼州,可攻、可守、可退、可進之地。涼州,實在是扼守西北和進取西域最重要的城市。

但你千萬不要把涼州想象成一座充滿硝煙的城市。涼州是一座戰略的城市,更是一座文化的城市。涼州是一個多民族相居的城市。在數千年的相融共生、與時俱進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西涼文化。西涼文化是了解西北、認識西北的必讀課本。涼州更是以涼州詞為代表的邊塞文化的主體城市。唐代的詩人們,大都寫過有關邊塞的詩篇,有的還親赴西域,感受戰地氣息,欣賞塞上風光。涼州,理所當然地成了邊塞詩的意象題目。在這座城市裏留有佳話的詩人有王之渙、陳子昂、岑參、高適、李益(武威人)、王翰、王昌齡等,王之渙的一曲《涼州詞》更是名滿天下。一時間,涼州城人文薈萃、名篇佳作比比皆是。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羌笛胡馬、冷月彎刀、旌旗號角、響箭戰鼓、鐵馬冰河、朔風逆雪、黃沙牧草、烽燧列障,等等,構成了邊塞詩蒼茫絢爛的景象。涼州,成就了邊塞詩的輝煌,邊塞詩,塑造了涼州的文化形象。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唐)王之渙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唐)王昌齡

玉門關城迥且孤,黃沙萬裏白草枯……

——(唐)岑參

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

——(唐)岑參

燕支山西酒泉道,北風吹沙卷白草……

——(唐)岑參

燕歌未斷塞鴻飛,牧馬群嘶邊草綠……

——(唐)李益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唐)李白

千乘萬旗動,飲馬長城窟……

——(隋)楊廣

都護軍書至,匈奴圍酒泉……

——(唐)王維

……

這些詩歌是對西北景色的描寫,也是對河西走廊、甘涼古道的描寫,更是對西北大漠風光、雄關漫道、古城關隘、邊牆塞寨、風俗物種、軍情戰事的描寫。甘涼古道在哪裏,就在這些詩歌裏。這些詩歌的背後,就是甘州,就是涼州,就是數千年的河西曆史,就是數百裏的古道滄桑。

來這裏看看吧,甘涼古道,比曆史更精彩,比傳說更神奇,比馬蹄更急促,比駝鈴更悠揚。

責任編輯 閻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