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許多將領都是燕銘在雲中城和匈奴人奮戰的過程之中,一起並肩過的人。
看到曾經的戰友,如今竟然成了俘虜,不覺讓人感歎這時間的際遇。
就是趙信,和燕銘也算是認識的。隻是兩個人沒有太多的交集。
所以,燕銘能夠讓趙信投降,卻不能讓荀彘投降。
漢軍在新北城的待遇,和一般的戰俘不太一樣。沒有人虐待他們。等待的就是改編。
除了不能持有武器,不能隨意離開指定軍營之外,並沒有人對他們打罵。
軍營周圍的木塔上,荷槍實彈的新北城士兵在看守。
燕銘在城中宴請了趙信和他手下的將軍。
他先表明了自己並不想背叛大漢。然後就曉之以情動之以理。一番辭下來,所有人都相信燕銘不想開戰。
不論從燕銘的言辭之中,還是新北城的武裝力量上看。如果燕銘想要開戰,擊潰他們是沒有問題的。
可最終燕銘選擇了靠擊殺震懾,停止了戰爭。
這一點,明新北城還是有誠意的。
趙信和所有將軍表態,忠於新北城。
燕銘也告訴眾人,一定不會讓他們久居北方。
終究有一,會讓他們回到大漢,回到自己的家鄉。
趙信沉吟了一下道:“既然燕侯不想自己人之間互相殘殺。那我就出城,去軍中勸降外麵的漢軍,如何?”
燕銘看著趙信,道:“隻要將軍有信心,能安全歸來,就行。”
眾人商議一下,決定第二就出城勸降外麵的漢軍。
趙信勸降,雖然很有服力。可外麵的大漢軍中,早就亂成了幾夥。
趙信成功的勸降了那些想要講和的將軍。
而主戰的將軍則不同意投降。
主和派的將軍的軍隊像新北城靠攏的時候,主戰派的將軍想要向著他們開火。
可是這些人都是漢人。雙方軍中,都有親戚存在,有的甚至是父子兄弟分別在兩方麵軍中。
這樣一來,戰爭就更沒辦法開始。
雙方象征性的放了幾槍,都是朝著上打的。
就這樣,新北城的受降士兵超過了五萬人。
而外麵還在堅持攻城的士兵,隻有三萬多人。
如今的兵力算是倒置過來。
原本弱勢的是新北城,可如今卻成了漢軍弱勢。
這件事兒如果傳回長安,定然把劉徹氣的暴跳如雷。
新北城的一切,都很新鮮。
這裏的人民生活方式,和漢朝完全不一樣。
最明顯的感覺就是尊卑雖然有序,但是不如漢朝那麼明顯。
不用跪拜,見麵就是互相抱拳問好。
更重要的是,這裏的人都有自己的土地。
所有的人都有屬於自己安身立命的地方。
雖然是短短的幾時間,趙信和所有投降過來的將軍都看到了這周圍的情況。
這些情況,讓這些將軍們也感到新鮮,感到融入。
如果能安穩的生活,不用上戰場殺敵,就有自己的土地,誰願意去戰爭?
田蚡就是在漢軍大半投降新北城,隻剩下少數還在堅持保持進攻態勢的情況下,到來的。
他這個使者,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