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匈奴人,或被衛青打的太狠。失去了野性的戰鬥力。
他們被羅馬人俘獲,出了大漢的存在。
所謂一山不容二虎。
作為一個好戰且強大的國家,羅馬率先向著大漢進發了。
他們的遠征軍如今已經出現在了匈奴曾經控製的地方。
沒有向導,使得羅馬人繞了一個圈子。
戰報,幾乎和新北城的戰報,一起送到了漢朝的朝廷。
正在劉徹做決定要讓衛青和霍去病聯手消滅新北城的時候。
這種情況的變化,使得劉徹立刻意識到,這個所謂的羅馬,比燕銘更有危險。
劉徹記得,燕銘曾經在海上救下羅馬人的商船。
有個女子,叫珍妮的曾經詳細的過羅馬的事兒。
“傳召衛青,準備擊退羅馬的士兵。至於燕銘那一邊……”
劉徹沉吟了許久,終於道:“還是暫且講和。”
要講和,就要派遣使者。
這些人之中,都和燕銘同朝為臣過。
可道和燕銘私下交往最好的,還是竇嬰和田蚡兩個人。
如今兩個人都在弘燕堂教書。
劉徹立刻下令,讓田蚡回來,充當這個使者。
至於竇嬰,太耿直,不舍這個角色。
背負著求和的使命,田蚡出發了。
對燕銘,田蚡是尊重和喜愛的。
在弘燕堂,田蚡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歸宿。
那裏每對著學生,沒有勾心鬥角。
這讓他這個一直致力於權勢爭奪的人突然體會到了另一種樂趣。
如今,田蚡再次走進了朝堂之中,成為了代表皇家的使者。
他那顆曾經安分下來的心,如今又有些不安分。
權勢的概念,在田蚡的心中再次崛起。
當年,他是和淮南王一起有過謀反經驗的人。
如今,他的內心對燕銘有了一絲期望。
田蚡,或許終究是個不安分的人。
有燕銘,有弘燕堂在,能讓他這個不安分的心歸屬起來。
新北城外,七萬士兵如今再次減少。
已經剩下不到六萬。
原因很簡單。幾個統領大軍的將軍各執一詞。
有的認為應該繼續進攻,有的則認為應該保守,等待皇帝的命令。
因為意見不和,這些將軍們各自為政。
兩個衝動的將軍,再次發起了攻城。
在新北城的槍林彈雨,炮火轟鳴之中,他們很快的潰退了。
如此幾次衝鋒,再次損傷一萬多人。
這十幾,燕破虜的功勞最大。
他的人加班加點,就是燕破虜自己,也熬的雙目通紅。
為的就是趕製迫擊炮。
如今,竟然弄出了一個迫擊炮的軍隊。
燕銘估計著,這些迫擊炮足可以裝備成一個炮營。
有一個火炮營,那是什麼概念?
戰爭似乎能達到更大的目的。
殺傷西門的漢軍之後,那些漢軍在也不敢輕易攻城。
雙方就這麼對峙著。
燕銘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他把城中剩下的四千人再次抽調出來一千人,分派給了韓嫣。
並且給了韓嫣相當於一個連的迫擊炮。
他們的目的,就是把東門外埋伏的趙信降服。
燕銘這是個大膽的計劃。
趙信手中有兩萬軍隊,一旦擊敗趙信,並且收降他,那新北城的軍隊經過審核改編,就會有量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