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娀嬙以前說過,我麵前這位皇帝,不是靠實權上位的。
他之所以能上位,是因為調停第三軍團和第八軍團的紛爭,受到了所有人的關注。當時各方勢力都處於一種微妙的平衡狀態,誰也奈何不了誰。他背後沒有任何勢力,又沒有任何傾向,是個合適的人選。各方為了避免內耗,才把他推上了皇位。
按理說,這種皇帝就該安心享樂,什麼也不管,這樣才最安全。可是之前林忠升說過,老第七軍團解散,改編成鎮軍的事,是皇帝與文祥武合計的結果。他主動參與這種事,就說明他是個想管事的皇帝。
然而,他這個自身沒有實權,背後沒有派閥支持的皇帝,不是想管事就能管事的。他需要支持者,尤其是文祥武這種級別的支持者。如果能得到文祥武的認可,就能得到他的支持,在他的幫助下一點一點的取得實權。有了實權,他才能管事。
如今他不敢在文祥武麵前說自己的看法,說明他很怕在文祥武麵前出錯。一旦文祥武覺得他沒什麼能力,無法為國家做貢獻,以他的性格,肯定會撤銷所有的支持。到了那時,他所獲得的一切都會歸於無有,隻能繼續當他的空架子皇帝。
他把我推出來,顯然是為了擋槍。如果我有本事,把該說的都說了,他就可以說,我想的和他一樣。如果我說錯了,有我錯在先,就算是他也說錯了,文祥武也不好說他什麼。
這家夥還真是會算計。
也不知是沒看穿皇帝的算計,還是想讓我表現一下,文祥武選擇讓我發表一下看法。我想了想,覺得既然文祥武由我答案中的試探,引出了現在的話題,就說明他強調的內容是“試探”,也就是圖塔人對我們的試探。
在這件事上,我方隻有兩種選擇,要麼不同意,要麼同意。如果我方不同意,就是和圖塔人撕破臉,拋棄附庸國的身份,那雙方必然要開戰。如果我方同意,就會讓圖塔人覺得,我們還是願意順服他們的,從而放鬆警惕。
剛才皇帝說,圖魯沙國的盟友自顧不暇,就是說他們無力支援圖魯沙國。同時,圖魯沙國內爆發了叛亂,現在還沒有平定。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現在和他們撕破臉,他們不一定是我們的對手。
但問題是,大先的敵人不止有圖魯沙國,東邊的大明也是我們的敵人。大先現在有二十三個正式軍團,乍一看挺多的,但其中大部分都被部署在東線和軍事要地,用於國土守備,機動兵力並不多。
而且我國的交通要道被圖塔人控製著,想要進行大規模的軍事調動,就要保證補給的運輸。為了能順利的把補給送上前線,就得先把這些軍事要塞解決掉。我記得司琮魄說過,圖塔人在大先建立的軍事要塞都是永久要塞,既然是永久要塞,就不是能輕易攻破的。
攻破要塞需要時間,在攻破這些要塞之前,我們根本無力發動對圖魯沙國的進攻。萬一圖魯沙國趁著這個時間,暫時放下國內的叛亂,引兵東進,與我軍決戰,以我軍現有的機動兵力,基本上不可能打贏他們。
如果我們從東線抽調兵力,東線的守備力量就會減弱,大明很有可能趁機打過來。就算隻是牽製性進攻,我們也會陷入兩線作戰的尷尬境地。一旦陷入兩線作戰,以我們現在的實力,根本不可能打贏圖塔人。
我不是滅本國士氣,長他國威風。既然圖魯沙國主動試探我們,就說明他們是有準備的,而且很可能是兩手準備都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