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靜姝獻藝(2 / 2)

琵琶由曆史上的直項琵琶及曲項琵琶演變而來,據史料記載,直項琵琶在我國出現得較早,秦、漢時期的“秦漢子”,是直柄圓形共鳴箱的直項琵琶,它是由秦末的弦鞀發展而來的。“阮鹹”或“阮”是直柄木製圓形共鳴箱,四弦十二柱,豎抱用手彈奏的琵琶。晉代阮鹹善奏此樂器,故以其名相稱,即今天的阮。

南北朝時,通過絲綢之路與西域進行文化交流,曲項琵琶由波斯經今新疆傳入我國。曲項琵琶為四弦、四相(無柱)梨形,橫抱用撥子彈奏。它盛行於北朝,並在公元6世紀上半葉傳到南方長江流域一帶。

靜姝的琵琶確實彈得好,珠走玉盤,行雲流水,其精妙處……龐統打個哈欠,對這種傳統樂器,他的欣賞水平有限,確實聽不出啥來。

靜姝秀口傾吐,又極其美妙的聲音唱出:“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遊從之,宛在水中沚。”

這是《詩經》極為經典的片段,名曰蒹葭,所有不少歌舞伎都會唱,不過能唱的如此美妙的靜姝還算是第一人。

“咚、咚咚、咚咚咚……”靜姝彈罷琵琶,舒展歌喉後,下方眾人齊聲喝彩,隨即靜姝又放下琵琶,台下的令一名舞女彈奏琵琶伴奏,後方的同時又有人敲打建鼓,吹笙的吹笙,彈琴的彈琴,這一瞧過去,好大的架勢,整個一個打擊樂團。

鼓聲一響,靜姝微傾首、稍斂眉,雙袖背於纖腰之後,一腳抬起,擺了個起手勢。樂曲聲一起,靜姝輕抬玉足,將踏未踏時,背後雙手便自下向兩邊一甩,長袖飄帶既若流雲、又似羽翅般翩然飄起,神情含羞嫵媚,舞姿極為優雅。

美人起舞倒是十分有看點,尤其靜姝的眼神,仿佛每一個人都覺得被美人注意到了一般,龐統覺得靜姝好像特意向他拋了一個媚眼,那感覺真是動人心魄,龐統也不知道這到底是不是錯覺。

這“柳腰舞”大大有名,許多藝伎伶人都會跳,據說起源跟曾經的著名典故“楚王好細腰”有關,據說昔日楚靈王喜歡腰條甚細的女子,認為細腰女子如柳條般,跳此舞楚楚動人。為了博得楚靈王的寵愛,不少女子都極力的減肥束腰,就為了博君王一笑。所以就有傳言道:“楚王好細腰,宮娥多餓死。”

在場的客人對此也絕不陌生,但是跳得如靜姝這般舞技精湛,出神入化的卻絕無僅有,一時間彩聲雷動。不過後方看到這一幕的柳朵兒卻心裏更沒底了,原本還有幾分不服氣靜姝能搶了自己的頭牌之位,不過今日一見,人家不論是樣貌還是歌喉,舞技都是自己望塵莫及的。

這些古典舞蹈美則美矣,但對龐統而言,卻沒有什麼特別的吸引力,後世在網絡上,電視上,見到的那些帶有特效的舞蹈比這個有震撼力多了。在靜姝跳舞的時候,司馬防也在觀察周圍的人,他這三兒子司馬孚也算的上是心性堅定之人,但此時也呆呆的被迷住了。倒是他新收的二兒子龐統,也就是司馬懿卻心性堅定不為美色所動,司馬防年過半百才有如此定力,可沒想到龐統一個年輕之人心性之堅不下於自己,司馬防暗暗感歎他的不凡。

舞曲罷,那倩影已經悠然離去,但眾人仿佛意猶未盡,好像那倩影仍然在眼前一般。不過靜姝也有自己的規矩,她到一家之後隻表演一曲,這已經是給人家天大的麵子了,想讓靜姝表演第二個節目簡直天方夜譚。眾人也都知道,雖然為盡興也不敢再要求。這時候龐統起身道:“父親,我看在場諸位仍然沉浸在靜姝小姐的舞蹈之中,昔日的柳頭牌也以才貌著稱,不如讓朵兒小姐也獻上一曲,以供我們大家欣賞品評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