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袁紹公孫瓚罷兵言和(2 / 3)

說來也真滑稽,先是公孫瓚追袁紹,後世袁紹追公孫瓚,此次又成了袁紹敗逃。

不過公孫瓚也是吃一塹長一智,此次沒有追擊袁紹,見袁紹潰逃之後,也吩咐手下打掃戰場,清理殘骸。

劉備,關羽,張飛,見公孫瓚不乘勝追殺袁紹,紛紛來到公孫瓚跟前,對著公孫瓚抱拳問道:“公孫將軍,為什麼我們不乘勝追擊?若此時追擊袁紹,保不準還可以生擒活捉袁紹。”

公孫瓚聽完擺擺手道:“唉!玄德此言差矣,之前我已經中過一次袁紹的埋伏,我手下白馬義從,幾乎被袁紹打殘,若此次我們在追趕,袁紹陰險毒辣,詭計多端,若夫是在埋伏下伏兵,我們豈不是敗的很慘。”

劉備一聽連忙道:“公孫將軍,之前袁紹能埋伏一次,此次匆忙之間,他不一定能做出埋伏,此刻正是追殺袁紹的最好時機。”

公孫瓚擺手,打斷劉備的話語道:“如今我們兵困馬乏,將士已無再戰之心,何況此戰我們損失數萬人馬,此時不宜在與袁紹開戰。”

說完後,公孫瓚對著傳令兵道:“傳令三軍,我們回幽州。”

說完便轉身離去,不再理會劉備。

劉備看著公孫瓚離去的背影,也是歎息一聲道:“公孫瓚啊,公孫瓚,還以為你是個英雄人物,卻不曾想,你居然如此的優柔寡斷,跟著你,難成大事。”

可是劉備哪裏知道,如今的公孫瓚,根本就沒有了爭奪天下的心,隻想安安穩穩享享清福。

劉備搖搖頭,有些惋惜地轉身來到趙雲跟前,抓住趙雲的手臂道:“公孫瓚此人,優柔寡斷難成大事,我準備帶著二弟三弟,另投他處謀一個出路。”

說到這兒劉備歎息一聲,一行清淚順著臉頰流下,對著趙雲道:“子龍,你我今日一別,不知何時才能相見,更不知你我今後能否再相見,我隻恨此生與子龍相識恨晚,否責桃園結義,就不是三結義,而是四結義……”

趙雲也是清楚劉備的為人,此刻也不想與劉備,在做過多的糾纏,生怕一個不注意就被劉備再次忽悠上當。

於是趙雲調轉話題,對著關羽和張飛一抱拳道:“雲長兄,翼德兄,祝你們一路順風,早日找到明主,我還有一些事要做,就先行告辭了。”

說完直接翻鞍上馬,帶著二十個警衛營士兵,裹挾著祖授,審配,揚鞭策馬,絕塵而去。

劉備看著趙雲遠去的背影,歎息一聲道:“如此絕世良將,卻不能為我所用,卻是跟著李陽那小子,實在可惜。”

說完之後,劉備長歎一聲,翻鞍上馬,帶著手槍數千騎兵,和關張二人,離開了磐河。

卻說自從趙雲,劉備等人離開之後,公孫瓚和袁紹,因為界橋之戰各自損失慘重,都紛紛按兵不動,龜縮起來。

但是兩人,若是就此收兵的話,總覺得臉麵上下不來,故而都屯兵對壘,隻是各自不出戰。

就這樣,兩軍對壘十日之後,紛紛接到了,董卓以朝廷名義下達的詔書,讓兩人就此罷兵言和。

本來兩人就不想再打下去,如今接到了董卓的詔書,也算是各自為自己找了台階下,紛紛退兵回到了自己的地盤。

而自此之後,公孫瓚也不再與人發生爭執,回去之後,請了許多的工匠,開始修建高樓,屯聚糧草。

並州晉陽,趙雲經過十來天的趕路,終於帶著祖授和審配,來到了晉陽,向陽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