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偶遇蔡琰 詩詞比鬥(2 / 3)

董卓死後,他的部將李傕等人又攻占長安,軍閥混戰的局麵終於形成。羌胡番兵乘機掠擄中原一帶,在“中土人脆弱、來兵皆胡羌,縱獵圍城邑,所向悉破亡。馬邊懸男頭,馬後載婦女,長驅入朔漠,回路險且阻。”的狀況下,蔡文姬與許多被擄來的婦女,一齊被帶到南匈奴。

蔡文姬的父親蔡邕是當時大名鼎鼎的文學家和書法家,還精於天文地理,妙解音律,是曹操的摯友和老師。生在這樣的家庭,蔡文姬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學能文,又善長詩賦,兼長辯才與音律。蔡文姬從小以班昭為偶像,因此從小也留心典籍、博覽經史。並有誌與父親一起續修漢書,青史留名。可惜東漢末年,社會動蕩,蔡文姬被擄到了南匈奴,嫁給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賢王,飽嚐了異族異鄉異俗生活的痛苦,卻生兒育女。十二年後,曹操統一北方,想到恩師蔡邕對自己的教誨,用重金贖回了蔡文姬。文姬歸漢後,嫁給了董祀,並留下了動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憤詩》。《悲憤詩》是中國詩歌史上第一首自傳體的五言長篇敘事詩。蔡文姬的一生是悲苦的,“回歸故土”與“母子團聚”都是美好的,人人應該享有,而她卻不能兩全。

蔡文姬也確實非常有才。在一次閑談中,曹操表示出很羨慕蔡文姬家中原來的藏書。蔡文姬告訴他原來家中所藏的四千卷書,幾經戰亂,已全部遺失時,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當聽到蔡文姬還能背出四百篇時,又大喜,於是蔡文姬憑記憶默寫出四百篇文章,無一遺誤,可見蔡文姬才情之高。曹操把蔡文姬接回來,在為保存古代文化方麵做了一件好事。曆史上把“文姬歸漢”傳為美談。

李陽正在愣神間,一個十八九歲的書生,一副病怏怏的樣子,上前道:“吾等在此聽這天籟之音,公子為何打擾,難道就不知道折不禮貌嗎?”

賈詡心道:“主公啊!今天是怎麼了,怎麼如此無禮,直接問人家姑娘的芳名,不惹來麻煩才怪!”

婉兒一副很失落的樣子,滿臉的複雜情緒,不知在想些什麼!

張遼喝道:“好個書呆子,汝算哪根蔥,在對某大哥無禮,小心某抽你!”

沒想到,那書生哈哈一笑道:“粗鄙武夫,在下河東衛仲道,想爾等這樣的粗鄙武夫,不配待在這種地方,還是快快離去把!”

張遼頓時氣的臉色發黑,挽袖子輪胳膊,正準備動手揍衛仲道,李陽攔住張遼道:“二弟,算了,汝要是一拳打死這短命鬼,那是給自己找麻煩!還是用文人的方式解決吧!”

嘴裏這樣說,心道:“衛仲道,你個短命鬼,要做護花使者,那老子就把你的形象徹底的在你未來老婆的心裏敗壞,看你能把我怎麼樣?”

李陽一抱拳道:“西涼李陽李鵬舉,像閣下討教,既然如說吾等是粗鄙武夫,那就用文人的方式解決可好?”

蔡琰,賈詡,張遼,婉兒,在場的人都用不同的心思看著李陽!

隻聽衛仲道冷哼一聲道:“哼!汝算什麼東西,也配向某討教!”

李陽一聽,頓時臉色一黑,但很快就恢複笑臉道:“雁門太守,千戶侯,鎮北將軍,李陽李鵬舉向閣下探討文學,這回有資格嗎?”

“什......什麼,雁門太守,千戶侯,鎮北將軍”所有人都愣在當場,這小子這麼年輕,就是這麼大官?

衛仲道心道:“官大不一定有才學,就比音律,詩詞........”

想好後衛仲道說道:“吾等不論官職,就比音律詩詞怎麼樣?”

李陽心道:“真不要臉,剛才還顯擺,現在就不論官職了!”想歸想,李陽走到蔡琰跟前道:“蔡姑娘,可否借琴一用?”

蔡琰也一時好奇,先看看李陽這個年親的侯爺,將軍,太守,到底有多大的才華,於是站起來道:“但用無妨”

好在前世了李陽,未來泡妞學過一些古樂器,對於這古琴也學過一段時間,二話不說,一曲《梁祝》彈奏了出來,頓時所有的人都陶醉在了其中,不能自拔!就連蔡琰都生出自愧不如的感覺:“這麼好聽的曲子,從未有人彈過,難道是他現普的曲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