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靈帝賣官可謂雁過撥毛,不放過任何機會,連功勞很大、聲望也很高的張溫、段熲等人,也都是給漢靈帝先交足了買官的錢,才登上公位的。關於這一點,《資治通鑒》中有記載:“張溫等雖有功勤名譽,然皆行輸貨財,乃登公位。”及至後來更變本加厲,以後官吏的調遷、晉升或新官上任都必須支付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官位標價,也就是說,官員上任要先支付相當他25年以上的合法收入。許多想做官的人都因無法交納如此高額的“做官費”而隻好望洋興歎,徒喚奈何。
崔烈買官的故事十分搞笑。崔烈出身於北方的名門望族,曆任郡守及朝廷卿職。中平二年(185年)三月,崔烈想當司徒,便通過關係,花了500萬錢買了個司徒。到冊拜之日,宮廷舉行隆重的封拜儀式,靈帝親臨殿前,百官肅立階下。望著崔烈春風得意的樣子,靈帝突然覺得他這司徒一職來得太便宜了,忍不住惋惜地對隨從親信嘟噥:“這個官賣虧了,本來該要他一千萬的。”旁邊的中常侍便插嘴道:“他能出五百萬,已經很不錯了。陛下您要有點品牌意識,像崔公這樣的冀州名士,豈肯輕易買官?現在連他都認可陛下的產品,正好給我們做免費廣告,以後這官位就會更暢銷了。”事後,崔烈有一天問兒子崔鈞:“吾居三公,於議者何如?”意思是說,人們對我當上三公有何議論。崔鈞據實相告:“論者嫌其銅臭。”這就是“銅臭”一詞的來曆。
崔烈所買到的司徒一職,與太尉、禦史大夫合稱“三公”,是掌握軍政大權、輔助皇帝的最高長官。賣官已賣到朝廷的最高官職——三公,堂堂皇帝竟然貪婪地像買賣貨物那樣討論著三公的價格,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荒唐到無以複加了。
漢靈帝賣官還推行了競標法,求官的人可以估價投標,出價最高的人就可中標上任。
漢靈帝賣官不僅公開化,而且還具有製度化和持續化的特點。從光和元年(178年)一直持續到中平六年(184年),漢靈帝不亦樂乎地做了七年的賣官生意,將官場搞得烏煙瘴氣,使原本就風雨飄搖的漢室更是雪上加霜。
皇帝尚且如此,自然是上行下效,那些貪官酷吏更是變本加厲地搜刮、盤剝百姓,榨取更多的錢財來買更大的官,然後利用手中更大的權力來撈取更多的財富。
朝政腐朽黑暗,各地遍布貪官汙吏,土地兼並十分嚴重。百姓再也忍受不了剝削與壓榨,紛紛走上反抗的道路,各地起義連年不斷,從建寧元年168年到中平元年184年的十多年時間內,見於史籍記載的農民起義不下十幾起。漢靈帝中平元年,也就是184年(甲子年),巨鹿(今河北涿州)人張角兄弟三人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為名舉行起義,史稱“黃巾之亂”,這次起義所向披靡,給病入膏肓的東漢王朝以沉重打擊。雖然被鎮壓,但是影響極大。從此東漢王朝名存實亡。
聽李陽說完,高順道:“大哥,招兵買馬可以,買官也可以,但是吾等兄弟三人,雖說依靠大哥日子過的比以前好上許多,但是卻無錢財招兵買馬,買賣官爵啊!”
別人不知道,可是李陽卻知道,那個藏兵器的山洞裏,藏著多少的武器錢財,光是夜明珠就有三十多顆!
“三弟,錢財某有,三弟隻管秘密招收青壯,在世就在吾等練武的山洞訓練,錢財某會全力支持的,告訴那些成為某私軍的人,以後他們不但管吃,每人一個月發放五鬥米糧給家裏,隻是在某未曾回來之前,切記不可走漏風聲,免得惹禍上身!此次某就和二弟去洛陽,三弟就要辛苦了!在某未曾回來之前,切記不可走漏風聲!”
高順聽完李陽的話連忙道:“大哥放心,順定不辱使命。”
突然,李陽想起曆史上高順統領的陷陣營,於是對著高順道:“三弟,私兵隊伍的番號就叫陷陣營把!”
就這樣一番商議後,複仇計劃慢慢的展開,看著下去各自準備的張遼高順,李陽看了看發黴的茅草屋頂心道:“劉備,本來準備投奔你的,可是你現在恐怕還在賣草鞋把,要是跟著你,不用我報仇,估計田浩恐怕已經壽終正寢了把,對不起了劉備,曹操,袁紹,各路諸侯,既然誰也不投奔,那我就拉幾個你們的謀士名將,我會很公平的,為了保持曆史的平衡,我會將你們挨個打劫一番,這樣也對的起我這個穿越人士了把!”
夜晚,李陽借著月色,騎著自己的玉麒麟帶來一大捆繩子,策馬狂奔,向著藏兵器的地方疾馳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