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蓄勢待發(3 / 3)

莫清河還未謙遜幾句,那老頭兒已搶先道:“莫爺是好人呐,杭州城誰不知道?莫爺收養過幾十個孤苦無依的孩子呢,這孩子今兒遇見了您,可真是祖上有德呀。”

莫清河聽他當著楊淩的麵誇獎,似乎有些不甚自在,忙道:“好啦好啦,你這老頭子,”他上下打量幾眼那個叫溫華的孩子,點了點頭道:“好吧,你跟我走吧,怎麼樣?我給你找個地方,有吃有喝,還能學些手藝。”

那孩子甚是機靈,聽了連忙跪倒,歡喜地地道:“謝過大老爺,隻要能有口飯吃,您讓我幹什麼都成。”

莫清河倒不嫌他髒,嗬嗬笑著摸挲一下他的腦袋,扭頭對管家喚道:“老李,帶上這孩子,帶吃的了麼?先給他墊點吧。”

楊淩一邊與他往回走,一邊道:“莫大人收留過幾十個孤兒真是做了大善事,不過府中養了這麼多孩子,也真難為你了。”

莫清河臉色微赧地道:“大人過獎了,咱家…家是啥人兒大人也明白,隻想著多做些善事,來生能有個好報應,這些孩子我也隻是幫他們討口飯吃,並未留在府中,而是托人送到本地的織戶那裏做些雜務學些手藝。看在我的麵子上,那些織戶也不敢難為他們,給他們一條活路罷了。”

楊淩對這太監此時真的是肅然起敬了。不管他是不是想積陰德圖善報,可是所作所為,多少正日階慷慨激昂為國為民,卻隻會泛泛而談的讀書人都比不上,他雖不懂那許多大道理,卻是實實在在地做著許多好事。

雖然,利用職權之便,他也從中收受不少好處,可是他能想著周濟下窮苦百姓,這已是極難能可貴的事了。

本地的織戶統歸織造太監李大祥管轄。織造人戶集中於蘇州,所以李大祥的衙門設在蘇州,楊淩和莫清河回了城,沒有直接回府。先去了家地方風味的店,兩人坐在垂楊柳下淺飲輕酌,笑品江南風景,隨後意猶未盡,幹脆去了當地的織戶察訪。

楊淩記得幼時讀書,就聽明朝年間江南織戶雇傭工人,已經頗具規模,具有了資本主義雛形,此次去參觀的織戶,是杭州十幾家大織戶的一家,雖不及蘇州織戶勢大,竟也有織機數十張,雇聘女工近百餘人。楊淩在裏麵走了一圈兒,頗有現代工業廠房流水作業的感覺,不禁興奮異常。

臨出門時,忽瞧見一個十一二歲的胖大子,扛著一包白紗線進來,一瞧見有外人在,不禁站在門邊兒,抬起袖子抹了把額上汗水,傻愣愣的隻是憨笑。

莫清河笑指著那孩子道:“這孩子,也是無父無母,我看著可憐,就收留了下來送到這兒的是去年夏的事了。

嗬嗬,不怕大人見笑,我送來的人,這些織戶還不敢不給麵子,決不會虧待了他們,所以我也從未來看過,這孩子我記的住,還是因為他那個大肉瘤子,要不然可真想不起了。”

楊淩一瞧,那壯壯實實的男孩兒長的結結實實,看來在這兒生活果然不錯,不過他脖子有粗又短,側方生出一隔閡紫紅色的可怖大肉瘤,瞧著就令人生厭。

楊淩雖知這孩子身世可憐,可是瞧了心中也有異樣感覺,更別論別人了,要不是莫清河善心,估計這孩子想正當的幹點活混口飯吃也沒人用他,隻能一輩子當個乞丐了。對於莫清河的壯舉,心中不由更生一種敬意。

可是奇怪的是,那家夥怎麼見了莫清河神色正常,毫無見到恩人的神情?楊淩心中稍稍動疑,隨即想起這下胖子隻見過莫清河一麵,時日久了孩子哪記的那麼清楚,疑心頓時散去。

那胖子望著幾位客人隻是憨笑,也不上前見禮,織戶高明笑罵道:“傻子,看什麼看,快搬咯額東西進去,別礙了大人的眼。”那胖子聽了連忙扛起紗來一溜煙兒跑進去了。

打網,提供手打版下載、在線閱讀。無繁雜廣告,訪問流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