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懵了(2 / 2)

河內郡太守王匡。 陳留太守張邈。 東郡守喬瑁。 山陽太守袁遺。

濟北相鮑信。 北海太守孔融。 廣陵太守張超。徐州刺史陶謙。

西涼太守馬騰。 北平太守公孫瓚。 上黨太守張楊。

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

再加上曹操的本部兵馬。共計18路諸侯。

曹操

曹操是西園八校尉之一,曾隻身行刺董卓,失敗後和袁紹共同聯合天下諸侯討伐董卓,後獨自發展自身勢力,一生中先後戰勝了袁術、呂布、張繡、袁紹、劉表、張魯、馬超等割據勢力,統一了北方。但是在南下討伐江東的戰役中,曹操在赤壁慘敗。後來在和蜀漢的漢中爭奪戰中,曹操再次無功而返。曹操一生未稱帝,他病死後,曹丕繼位後不久稱帝,追封曹操為魏武皇帝。

袁紹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關東州郡起兵討董,推舉袁紹為盟主。 袁紹雖為眾望所歸,其實很不孚眾望。作為盟主,他既不率先殺敵,也指揮不了這支數十萬的大軍。各州郡長官各懷異心,遷延日月,保存實力。酸棗駐軍的將領每日大擺酒宴,誰也不肯去和董卓的軍隊交鋒。酸棗糧盡後,諸軍化作鳥獸散,一場討伐不了了之。

孫堅

孫堅,據傳為孫武的後代,縣吏出身,因勇敢又有謀略被官府賞識,提拔為軍官。孫堅參軍後多次成功平定漢末叛亂,又隨朱儁征討黃巾,立下許多功勞,被東漢朝廷封為長沙太守、烏程侯。後董卓亂政,孫堅聯合袁術,參加了諸侯聯軍,征討董卓,表現最為積極,數次擊敗董卓的部隊;並且斬了董桌的大將華雄,董卓遷都長安,孫堅進兵洛陽,修複被董卓破壞的皇陵後返回魯陽。

公孫瓚

公孫瓚:字伯珪, 靠自己的才能逐步作到中郎將,以強硬的態度對抗北方少數民族,做戰勇猛,威震邊疆。公孫瓚靠自己的軍事才能以少勝多,殺死了劉虞,並挾持朝廷使者得到了總督北方四州的授權,分派刺史,成為北方最強大的一路諸侯。公孫瓚與袁紹相爭,初期占據優勢,但因其隻求自保的自私戰略,逐漸失去了部下的信任, 在與袁紹的爭鬥裏。易經樓(一種防禦,相當戰壕)袁紹用計破去。公孫瓚處於被動,最後自焚而死。

袁術

袁術(?-199)字公路,袁紹的族弟,漢末群雄之一。討伐董卓時,袁術負責押送糧草。因妒才而不發給孫堅糧草,使得孫堅被華雄擊敗。但孫堅及時調整了軍隊,最終大敗華雄。袁術得到玉璽後立即宣布稱帝,曹操、劉備、呂布、孫策四路人馬殺向壽春城,大敗袁術。袁術逃往汝南,在汝南實在是呆不下去了,逃到壽春後,袁術找人要蜂蜜,卻又找不到,袁術大叫道:“袁術至於如此嗎?”遂吐血身亡。

馬騰

馬騰(?-211)字壽成,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人。漢末群雄之一。是後漢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代,三國蜀漢名將馬超的父親。當時各路軍閥受命勤王,董卓在率軍前往洛陽前,任命馬騰與韓遂駐防長安。後馬騰被任命為征西將軍,屯於郿城。不久後,董卓兵敗,馬騰的手下與韓遂手下發生摩擦,導致兩家失和,率兵相互攻打,先是馬騰將韓遂打敗,韓遂又糾集了一些人馬還攻馬騰,殺了馬騰的妻子。於是兩家成為仇敵,相互攻打。

孔融

孔融(153~208年),東漢文學家,魯國(今山東曲阜)人,字文舉,家學淵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孫。(著名的孔融讓梨講的就是他的故事)獻帝初平元年(190年),因忤董卓,轉為議郎,出至黃巾軍最盛的青州北海郡為相,興平二年(195年),劉備表薦他領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紹之子袁譚攻青州,孔融隻身出奔,妻子被俘。曹操遷獻帝都許昌,他與曹操政治上頗有分歧,終於在建安十三年被曹操所殺。

其他

冀州刺史韓馥。 豫州刺史孔伷。

兗州刺史劉岱。 河內郡太守王匡。

陳留太守張邈。 東郡太守喬瑁。

山陽太守袁遺。 濟北相鮑信。

廣陵太守張超。 徐州刺史陶謙。

上黨太守張楊。

注:三國誌中為14路諸侯,沒有孔融,陶謙。馬騰,公孫瓚。並且發起者不是曹操,是喬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