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人的女性觀(外兩篇)(2 / 2)

日子的過法

日子的過法其實是和我們的收入水平成正比的,我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生人,小時候大多數的家庭過日子的方法不外“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一件衣服大都是哥哥姐姐穿了弟弟妹妹穿,有些拮據些的家庭孩子的衣服大都補丁摞補丁。不久改革開放了,大多數的家庭日子好些了,穿補丁衣服的幾乎絕跡了,人們開始追逐潮流,穿時裝了。而隨著社會的富裕,新的問題來了,當人們從吃不到肉到吃了過多的肉時,三高來了,血脂高血壓高脂肪肝都找上了門,於是,健康養生節目大行其道,過去普通老百姓都不願吃的玉米麵窩頭成了香餑餑。

我們的日子是富些了,富到相當多的國民可以出國旅遊、買名牌包,越來越多的婦女有自己的首飾,有的還不止一套兩套。但大家知道不知道,很多加工首飾的小作坊排出的是劇毒化學品,正在汙染我們的環境。我們有錢了,買下不止一套房子,可大家知道不知道有的開發區完全是浪費土地浪費資源已經變成一座座鬼城。在人們缺吃少喝的年代,一碗雞蛋麵條都是調理病號的珍饈,在我們物質豐裕的年代,我們正在把老祖先留給我們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消耗掉。

日子是不能再這樣過下去了。

我們不能再無止境的以為錢越多越好房子越多越好,有時候陽光、空氣、水以及綠色農作物對於人類更重要。我這樣說不是要大家再回到“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時代,而是說大家不妨適當的“樂活”一下,不要再浪費資源、汙染環境,學會有節製的生活。房子兩代人兩套足矣,不要再多了,房子再多、錢再多都是概念,錢不消費隻是銀行裏的紙張,房子不住隻是鋼筋水泥而已,而我們占有過多的資源就是對子孫的犯罪。在市場經濟年代,錢並不是壞東西,錢能換來衣食住行的種種方便,沒有適度的錢在當下的社會是很不方便的,但當下的問題是,人心太浮動、對於金錢是無止境的追求,為了追求金錢不惜飲鴆止渴以汙染環境為代價,人們再難以像以前那樣平平和和地做著賺幾毛錢利潤喝二兩二鍋頭的安心生意了。風氣傳到文化界,也都是浮躁到靜不下心來做一點踏踏實實的學問,寫一點實實在在的小說。

責任編輯 賈秀莉

從熱血到冷血

大約是二十幾年前了,在《譯林》雜誌上讀了一篇美國小說《熱血冷血》,故事記不確切了,隻記得大致說的是一個美國熱血青年開始立誌服務社會、熱心公益、助人為樂,後來看到一係列社會醜惡現象以及做了好事後得到的隻是社會的冷臉,逐漸變得冷血並渾渾噩噩起來。當時讀小說的時候自己還是一個熱血青年,心裏很為這個美國青年可惜。二十幾年過去,自己也變成中年人了,想起這部小說每每會心一笑。

這些年見諸報端的例子很多,有人熱心幫助被撞到的老人卻被誣為撞人者被索要天價醫藥費,有人給老弱病殘讓座位而對方連聲謝謝也不說,有人熱心借手機給別人手機卻被搶跑,等等,總是做了好事而得不到好報,社會人心就變冷了,雷鋒越來越少,坑蒙拐騙的卻越來越多,坐在家裏就會被騙,陌生的詐騙電話一個又一個,而呆在家裏也會天降橫禍,有人居然在床上睡覺就被從天而降的牛砸死(事情發生在巴西)。信息爆炸的結果就是讓我們感覺到我們生活在一個越來越不安全的世界,能把自己保護好就是最大的幸運,人們變得越來越自私、越來越褊狹。而人人求自保的結果就是社會漸漸變得冷漠、變得互不交通,最後走向分裂。

有沒有解決的辦法呢?

辦法並不需要,需要的隻是我們心中的一如既往的愛,對人生對人類對他者對社會對家人對親友乃至對國家民族的愛,如果有這個,那我們的血就一直會是熱的,畢竟冷血的人誰也不喜歡,不管因為什麼原因變成冷血,最終的結果是社會上又多了個不討人喜歡的家夥。但當下的問題是,人的自私性使得人們喜歡別人熱血而自己卻躲在角落裏竊笑,熱血與冷血已經成了一個舊時代的話題,現時代的話題是簡單性不複存在了而複雜性卻在攪亂我們的寫作,我們究竟如何認識我們身處的時代包括我們自己,如何在我們的寫作中表現出這一複雜時代帶給我們的困惑與苦惱,我們手中這支筆的表現力如何能超越電子媒體的巨大優越性和覆蓋能力,為自己贏得一點生存之地,這些都是嚴肅而影響後世的問題。不管是熱血還是冷血,大家其實還共存於同一星球上,呼吸著同樣的空氣。讓我們為我們共同的家園而一如既往的愛吧。

責任編輯 賈秀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