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皇朝建立,此時正值太平年間,皇帝施行任政,是以百姓安居樂業。山中春去秋來,在勞動中,時光悠然。
此時已經過了三年。三年,萬陽每天下地幹活,剩餘的時間就安心連功,連朋友們玩耍都很少參與了,漸漸被遺忘在同齡人之中。
自從他開始學武,他就把全部的興趣都放在了武功上。本來一天到晚渾渾噩噩和朋友們玩耍嬉鬧,說不定長大之後就要接父母的班。但他小小的心中有一種不滿於這樣的生活。這樣的衝動完全灌注到練武的過程中。這個過程的進步讓他感到了無法形容的歡樂。
九月份,村裏人好不容易集體開了一次會。原來村中集體儲備的食鹽用完了。幾百戶人家將要斷鹽。小村莊地處偏僻,進出一趟十分不容易,往年,每次沒有鹽了,各家就湊在一起出錢,一次買回好幾車。各家按出錢多少分配。今年同樣如此。
各家的男子漢都聚集在了村子裏一個比較有名望的長者家裏,商討事宜。各家出錢多少,各家要多少,一番討論後都記錄在案,同時還要買些別的什麼,也一並記錄下來。今年情況有些特殊。由於各家需要的東西都很多,以至於超出了預算,車子根本裝不下。這時,有名望的長者說道:“此次出行,隻為了采購食鹽。食鹽不可或缺,是最要緊的。其餘的用品各家要買自行想辦法搬運!”各家都紛紛表示不滿。一個皮膚黝黑的山民道:“我家裏的鋤頭都回爐好幾次了!要購置生鐵。”一個瘦長的山民道:“我家的鍋要穿了,也要買一口新鍋!這不是要緊的嗎!”
有名望的長者眼見有需求的甚多,道:“如此的話,要多安排幾輛車。大批食鹽本來就容易招引賊人,往日買鹽都是偷偷地一車車運,還要蓋上柴草,以防盜賊。現在車子多了,出了城恐怕就會有盜賊見財起意。”
眾人一聽這話不假,紛紛出主意,隻是出的辦法卻讓人不敢恭維。
萬長生也在人群中,他心想:“我那兒子天生神力,前幾年又不知在哪兒學了一身功夫,如果讓他出來護衛村莊的車隊或許能行。”
於是他大聲叫道:“我們可以請人保護車隊,這樣就能保證安全了。”
一個人道:“這根本行不通,盜賊心狠手辣如果不請武師護衛,我們誰敢是和強盜拚命?請一個武師少說也要一百兩銀子!”
大家一聽也都說請武師太貴,根本拿不出這麼多錢來,
萬長生道:“我兒子天生神力,前些年又跟人學了一身功夫,要是他出手,肯定可以。”
大家紛紛表示質疑:“你兒子才十五歲,沒見過世麵,就算是力氣大,碰上盜賊哪裏有還手之力。”
也有人道:“我見過萬家小子練武功,身手好像是很厲害。”
議論半天,或許覺得確實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
同時又有些人說見過萬陽練武功,是很不錯。就決定把萬陽叫來演練一番。山民的思想都是十分質樸的。萬長生說這話時也根本沒想到自己的行為可能把兒子往危險的地方推。他所思考的就是實用主義,自己的兒子身手已經遠遠超過普通人了,有這個能力去做這件事。而做這件事,也能從中落下一筆不菲的銀子。
三年來,萬陽每天除了種地就是練功,打煞氣力,十五歲的時候,他就身高曾到了八尺,已經是一個英俊魁梧,英氣勃勃的年輕人。
父親來找他時,他正在村裏的一片竹林旁練功,把一根碗口粗的棍子舞成了一團光。老遠就聽到棍風呼呼作響。
他手上的出招全無章法,並不美觀,完全是隨性打出去或點,或劈,或戳,或掃,身邊好像卷起了一團風,地上的枯黃竹葉被吹的滿天飛。而他又不停擊憑空打那些竹葉。
配合他高大的身材,簡直像天神下凡。讓人不敢相信這青年,竟然是一個種地挑糞的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