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明確權力關係(1 / 3)

這信是王允派人送到的。

信中說到這兩個月來洛陽的情況。可謂是天翻地覆也不為過。

雖然陳原已經知道這段曆史,看到王允信中再次說到這裏,還是感慨,曆史的慣性,該怎麼走,還是會怎麼走。

7月何進要鏟除宦官,要調董卓進京。

董卓未到,何進就先被宦官騙進宮中殺掉。

而洛陽大亂,袁紹有將宦官殺了一匹。

隻有幾個宦官逃脫,挾持著小皇帝直接跑出洛陽。

而剛好這時,董卓帶兵趕到,找到小皇帝,護送著入宮。

可謂轉眼間,何家勢力灰飛煙滅,董卓已經掌握著洛陽的權柄。

不光如此,又誘使呂布殺了丁原,原來洛陽的兵力全部集中他手裏。

一時間,風雲變色,董卓握有頭等權勢,在洛陽為所欲為。

洛陽無數人遭了難,宗室大戶,富商豪賈,都開始成為董卓的目標。

整個京城,惶恐不安。

陳原看著這封書信,回到前廳,看著地圖,凝望著圖上的洛陽,久久不能挪移半步。

東漢洛陽,人口超過百萬,該是何等的繁盛?

東漢是豪強經濟,莊園經濟為主,而洛陽正是最大最多的豪強聚集之處。

小農經濟下,必然導致低效的自然經濟。莊園經濟,必能促進高效的商品經濟。

大戶人家的莊園,必然導致一個經濟學上的名詞出現,分工。

分工直接效果就是高效率。

分工另一個效果就是各式人才的培養。

若這樣的形態好好引導,各種手工業人才就能成為初步工業化的基礎人才。

各個莊園強大的經濟後盾,就能作為資本的源泉。

有了國家的一統,有了安定的經濟社會秩序,就有一個極大的市場。

人才,資金,市場,這三樣都在,這個社會要進步起來該是何等之快?

戰亂,都是戰亂,將這一切全部摧毀。

之後好多年,和平時代總是短暫,一直戰亂不休,直到隋唐,這個國家才再次有新的盛世。

可隋唐也好,也是不同於東漢,他們從氣質上更像西漢,是以武立國。

從商品經濟的繁盛來看,東漢更類似於後世之宋朝,不過,跟宋朝市民化的程度來比,東漢則是大豪強奢侈經濟的繁榮,下層之人卻是奴隸一般活著。

東漢雖是儒家鼎盛,經濟卻一反儒家重農抑商之策,雖說經濟政策也是要求商者不農,禁民二業。

可實際上,這些大豪強是農商都做,有利就賺。

沒有鹽鐵專營的國家管製,豪強做大起來簡直強大到可怕。

一個大商人,就能拉起一支幾千幾萬人的軍隊,這種實力,是後世多少年不敢想象的存在。

陳原對這些大豪強沒有好感,也沒有太大的惡感,他更對這些豪強手下那些無數徒附,無數專門的手工業者感興趣。

這些人才是這個時代真正繁榮的根基,一個個手工業者支撐了繁華的東漢洛陽城。

一旦曆史重演,洛陽徹底被戰火吞噬,豪強也好,徒附也罷,都隻能是被戰火化為灰燼。

陳原眼前似乎出現了濃重的黑煙,籠罩著想象中的洛陽上空,地上殘屍一片,路上嚎哭不絕,真正一副世界末日景象。

陳原心中感歎著洛陽的繁華,想著洛陽無數即將被戰火吞噬之民眾,暗暗下著決心,無數人倒在血泊中的慘劇不能再次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