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在跑,岸上眾人紛紛跑起來,看著那帆船著實新奇,沒有水手劃槳,居然逆水向上遊而行,實在是稀奇。
跟汾水兩岸湧動的人潮同樣激動不已的還有剛才發令的老古,老古看著那帆船越跑越快,簡直如戰馬一樣。
老古擦擦眼淚,嘴裏喃喃自語道:“兄弟,這帆船可是成了,不出3個月,你下的任務,我一定能全部造好。”
……
韓泰在練重騎兵,老古在造帆船。
陳原在平城這裏,玻璃工場的玻璃已經出爐,鄭家客棧是第一批客戶,然後才是農都尉府,各地官衙。
就連懷仁的新出的瓷器也是一樣,先讓鄭家客棧用,然後再向官方推,最後才推向整個並州。
這樣做,隻有一個目標,吸引外地客商的注意。
今年幽州牧劉虞平定幽州的張純叛亂之後,從幽州來並州的客商幾乎幾何層級增長,各種采購簡直超越陳原的想象。
陳原看著各方報來的數字,一邊笑著,一邊感歎,和平才是古代戰亂時期最大的生產力。
隻要給與一個地方和平,這裏的繁榮很快就能顯現出來,哪怕是剛剛經過戰火之地,隻要有了和平,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向往依舊能創造戰時想象不出的榮景。
本來幽州之亂,陳原這裏,又是賣苜蓿,又是賣戰馬,王柔家的皮甲廠也是賺的盆滿缽滿。
原以為戰亂結束,這些生意沒了,這裏的生意將蕭條一陣呢。
誰知道,戰亂一結束,幽州客商比以前多了有幾倍。采買食鹽,采買鐵鍋,采買各種農具,將平城一帶的繁榮再推向一個新的高峰。
現在客商雲集,鄭家客棧不像春天那般蕭條,而是高朋滿座,賓客如雲。
門窗上新裝的玻璃,也讓這些客商眼裏放光,這寶貝若是帶到幽州,肯定能發大財。
隻是現在,所有人都告訴他們,這玻璃工場暫時隻對並州人開放,暫時不接外來的客商。
還有那新式的瓷器,茶杯,碗,潔白如雪,溫潤如玉,更是讓那些商人眼裏放光,心裏發癢,打聽下來,也是一樣,暫時不往外賣。
帆船已經造出來,不少原來的步兵開始上船學做水手。
戰車也在各個車輛廠造出來,拉著新製成的玻璃,新式瓷器,一車車往晉陽方向拉。
那戰車到了晉陽,就不再回來,卸下貨物之後,然後再轉入各個軍營。
沒有說的清,到底走了多少車,每天從早到晚,一輛輛新車裝的滿滿的,都被人拉到晉陽去。
更沒有人說的清,陳原為何要這麼做。
太原郡、朔方郡各地來報,糧食都是大豐收,雲中郡今年糧食也是打下很好的基礎,保證當地亦無問題,雁門郡別看現在人多,以前陳原在平城懷仁等地打的基礎還在,也足以能夠自保。再加上苜蓿草已經到處都是,牛羊遍地,隻要不往外賣,糧食也是足足的。
陳原今年幾個工作重點糧食,玻璃,瓷器,帆船,已經全部在秋天到來之際,各個都有了著落。
秋風一陣陣吹緊,樹上的葉子開始變了色。
緊張而又忙碌的上半年,算是告一段落。
陳原結束了巡視工作,平城一帶百姓,又重新過起悠閑富足的生活。
而隻有了解軍隊的人才知道,現在軍隊裏,幾乎天天都在練兵,簡直是比打西河前還要做的的多。
騎兵不光要能騎馬,更還要練習騎兵拉著馬上船。步兵不光是要打仗,更多是要學做一個水手,不斷地在汾河上新造的船上訓練。
莫凝雪的肚子越來越大,產期越來越近,陳原最近也出門不多,天天看著地圖,看著韓泰徐晃等的練兵報告做著各種指示。
本來練兵陳原該親自到場,不過,現在莫凝雪這邊預產期越來越近,生活上也離不開陳原的陪伴。
陳原就將給韓泰和徐晃的指示寫的更詳細一點,有時候甚至畫圖去講解各種新式戰術。
兩人都是天生的領兵大將,一點就透,因此陳原即使不去,他也不擔心練出的兵沒有作戰能力。
至於軍隊的忠誠,所有的基層軍官,都是由莫病的教導隊再訓練,對陳原的效忠,可是軍官能否做成軍官的根本要求。
通過基層軍官,陳原將這隊伍牢牢控製在自己手裏。
無論是誰,都不可能帶走陳原的隊伍,因此,陳原也是心裏很安定。
這天已經是八月中旬,農都尉府的後院,陳原扶著莫凝雪走了一圈,告訴她這個時候,也要經常性的運動一下。
從前院跑來一名親兵,將一封牛皮信紙,交給陳原手上。
陳原大開一看,先笑著扶著莫凝雪進屋歇息,自己則是匆忙去了前院,派人立即給王柔王澤還有在太原的郭縕送信,讓他們盡快趕赴平城,有要事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