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群芳譜》則針對無花果的需水特性,提出要“置瓶其側”,進行滴灌。清代《廣東新語》提出要在果樹休眠期“通灌之,以俟其來春發育”。
清代《水蜜桃譜》中指出,桃“喜幹惡濕”,在多雨地區栽培,需開排水溝,以利排水。
果樹的修剪整枝,雖然早在先秦文獻中已有所反映,但如何對果樹進行修剪整枝,史籍中卻很少述及。
宋代的《橘錄》中指出,應剪去過於繁盛而又不能開花結實的枝條以能風日,以長新枝。
元代《農桑衣食撮要》在農曆正月的農事中,雖然專門列有“修諸色果木樹”一項,可是,內容僅僅是剪去低小亂枝,以免耗費養分。
明代的《農政全書》中提到,果樹宜在距離地麵六七尺卻截去主幹,令其發生側枝,使樹型低矮,以便於采收;《便民圖纂》提出葡萄要在夏季結果時修剪,使其“子得承雨露肥大”。
明清時期的文獻中概括了幾種應予剪去的枝條,即向下生長的“瀝水條”,向裏生長的“刺身條”,並列生長的“駢枝條”,雜亂生長的“冗雜條”,細長的“風枝”,以及枯朽的枝條。
古代修剪多在落葉後的休眠期進行。所用工具視枝知大小而異,小枝用刀剪,大枝用斧。切忌用手折,以免傷皮損幹。剪口應斜向下,以免被雨水浸漬而腐爛。
對於果樹的疏花疏果與保花保果技術,《齊民要術》提出於棗樹開花時,有用木棒敲擊樹枝,以振落“狂花”的做法。認為如果不這樣做,則棗花過於繁盛,以致不能坐果。
其後曆代典籍中也時有記載。後來華北地區,在棗樹開花時仍有用竹竿擊落一部分棗花的做法,群眾稱為“打狂花”,其實就是古法的延續。
《齊民要術·種棗篇》還說在農曆正月初一,用斧背雜亂敲打棗樹樹幹。據說,不如此則棗開花而不結果。以後曆代農書中也常提到用斧背敲打樹幹,可使韌皮部受到一定的損傷,使養分向下輸送受阻,從而集中供給果實的生長發育。
對於果樹的防凍防霜,古籍中記有多種多樣的措施。例如《齊民要術》記載,在黃河中下遊栽培石榴,每年農曆十月起,需用草纏裹樹幹,至次年二月除去;栽培板栗,幼齡時也要如此;栽培葡萄,每年農曆十月至次年二月間,采用埋蔓防寒。
宋代的《鬆漠紀聞》載,有在高緯度的寒冷地區,栽培桃、李等果樹,創造了埋土防凍的人工匍匐形栽培法。
史籍中記載的果園防霜的方法主要是熏煙,其次覆蓋。熏煙法最早見於《齊民要術》,其後曆代典籍中也有涉及。
在江蘇太湖洞庭東西山栽培柑橘,冬季極寒時,也要應用熏煙以防霜雪。荔枝的耐寒性次於柑橘,尤其是幼齡時,根係入土尚不深,更易罹霜害,所以宋代蔡襄在《荔枝譜》中指出,幼齡荔枝在極寒時要覆蓋或熏煙以防寒。
杏是一年中開花最早的果樹,特別易罹晚霜為害,因此,唐代《四時纂要》、明代《群芳譜》等不少典籍都提到,杏園在花期要注意及時應用熏煙以防霜害。
對於果樹的病蟲害防治,古籍中也記有多種方法。《齊民要術》指出,冬季可以用火燎殺附著於果樹枝幹上的蟲卵、蟲蛹。
唐代《酉陽雜俎》中記有人工鉤殺蛀蝕果樹枝幹的天牛類害蟲;《橘錄》介紹了用杉木做木釘,用來堵寒蟲的方法。
宋及宋以後的典籍中則提出,可用硫黃或中草藥,如芫花或百部葉等塞入蟲孔中殺蟲。有的古籍還提到地衣著生在柑橘樹幹,會奪去柑橘枝葉上的養分,要及時用鐵器刮除。
《南方草木狀》和《酉陽雜俎》等文獻,記有華南一帶的柑橘園中放養黃猄蟻以防治蟲害的方法。這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生物防治蟲害的最早記載。
到了清代,這種黃猄蟻也被用來防治荔枝的蟲害。當時廣東省一些地區的果園中在放養黃猄蟻時,還用藤、竹為材料,在樹間架設蟻橋,以利蟻群往來活動,消滅害蟲,市場上也有整窩的黃猄蟻出賣。
古代果實的采收標準依果樹的種類不同而異。例如棗,宜在果皮全部轉紅時采收。過早采收者,因果肉尚未生長充實,曬製成幹棗,皮色黃而皺;果皮全部轉紅而不收,則果皮變硬。
再如君遷子,按《齊民要術》記載,宜在經霜後,果皮變為赤黑色時采收;過早采收,則味澀,不堪食用。
又如柑橘,據《橘錄》記載,在重陽節時,果皮尚青,為求得善價,固然可以采收,但若要味美,應以降輕霜後再采收為宜。
雖然果實的采摘標準因果樹的種類而異,不過古人也曾概括了一條總的原則,即:果實應及時采收,過熟不收,則有傷樹勢,影響來年的結果。
果實的具體采收方法,也是依果樹的種類而異。例如棗,用搖落的方法。柑橘,用小剪,蘋果剪蒂下果。對樹型高大的橄欖,典籍中曾提到可用鹽擦樹幹,或在根部鑿洞,納入食鹽,可令其果實自落。
[旁注]
綠籬 凡是由灌木或小喬木以近距離的株行距密植,栽成單行或雙行,緊密結合的規則的種植形式,稱為綠籬、植籬、生籬。因其可修剪成各種造型並能相互組合,從而提高了觀賞效果。此外,綠籬還能起到遮蓋不良視點、隔離防護、防塵防噪等作用。
坡向 地形坡麵的朝向。山地的方位對日照時數和太陽輻射強度有影響。南坡最多,東南坡和西南坡次之,再次為東坡與西坡及東北坡和西北坡,最少為北坡。由於光照、溫度、雨量、風速、土壤質地等因子的綜合作用,坡向能夠對植物發生影響。
雌雄異株 指在具有單性花的種子植物中,雌花與雄花分別生長在不同的株體而言。僅有雌花的植株稱為雌株,僅有雄花的稱為雄株。有的植物雌株與雄株的染色體組成具有顯著的差異。
常綠果樹 樹葉壽命較長,三五年不落葉的一類果樹。主要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柑果類果樹包括柑、橘、橙、柚等,這一類食用部分為內果皮囊瓣,果實大多耐貯運。其他類包括荔枝、龍眼、枇杷、楊梅、椰子、杧果、油梨等。
休眠期 植物體或其器官在發育的過程中,生長和代謝出現暫時停頓的時期。通常是由內部生理原因決定的,種子、莖、芽都可處於休眠狀態。對於一些植物,如馬鈴薯、大蒜,用人工方法,延長其休眠期,則有利於貯存。此外還有動物休眠期等。
花期 指植物每年開花的季節或月份。當花的各部分發育成熟時,從花朵開放,雌、雄蕊從花被中暴露出來,到完成傳粉和受精作用,直至花朵凋謝。開花期要求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陽光,低溫和陰雨等不良條件,均會影響開花、傳粉和受精,造成落花、落果和空秕粒。
黃猄蟻 又名黃柑蟻、紅樹蟻,是社會性昆蟲,具有相互合作、品級分化和個體利他等特點。黃猄蟻體內蛋白質、氨基酸的含量均較高,錳、硒、鋅的含量也較高,因而具有增強免疫和抗衰老的重要作用,可以作為食用、保健和藥用。我國南方許多地方有喜食黃猄蟻的習俗。
[閱讀鏈接]
白果又名銀杏,它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很久以前,一個在山上砍柴的青年人白郎,有一次蹲在一棵小樹下躲雨,後來把樹移栽在所居洞前,悉心育護。
哪知這棵樹原是山神的女兒,叫果仙。因感於白郎悉心照料,就和白郎結為夫妻。
山神禁閉女兒,趕走白郎。結果白郎憂憤而終。此時的果仙千年懷胎,一朝分娩。誰知嬰兒落地生根,繼而長成碧樹。果仙給孩子取名白果。
白果樹長大,年年碩果累累,供人們饑為食,渴為飲,病為藥。白果遂名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