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也不單單愛它一種(1 / 2)

父親無法帶著傷重的妻子和年僅五歲的她前行,便索性在當地安家落戶。

後來,母親雖撿回一條性命,終究體弱多病,在她十一歲的時候去世了。

沈婉兒的心目中,蔡金桂的父親大約就是一個朦朧的慈父形象。他為見女兒最後一麵,特意從縣城趕進州府,白發與日俱增,人卻日漸消瘦。這次乍聞這一話,倒不覺心頭一動。大有暗室之中,明珠陡現之感。

她極想問一問蔡金桂,但蔡金桂似乎感覺到她要就此發問,眼神一動先是避開了:“都是我多言了。姐姐莫怪。”

沈婉兒心知她是不想她問,隻好收拾起心中好奇,隻笑道:“沒有的事。”正要邀她去坐一坐,蔡金桂卻徑自轉身,默默地走開了。

知她性子如此,沈婉兒也無意拗她,也回到自己屋中。

原來尹墨香到來之前,她就想趁著今日豔陽高照,把秋衣翻出來曬一曬。隻待立秋一到,冷風一吹,便可換下夏衣。

前幾日剛做好的一套秋衣較厚,可以再等個把月,便先將薄一些的從箱底翻出。衣裳翻出來,卻一骨碌從懷裏掉出一支青青竹笛,一端掛著一條鵝黃的吉祥絛,上扣一塊綠玉蝴蝶。不是甚好東西,但沈婉兒卻不由得停頓一下。笛子是父親做的,吉祥絛是母親打的,綠玉蝴蝶是哥哥用第一月的俸銀買的。

父親除了字寫得好,還吹得一手好笛。小時候,她最愛的,就是纏著父親吹笛與她聽。

後來大了一些,父親見她是真真愛笛子,便將全部本領都傳授與她。她那時也是廢寢忘食地練,練到口邊都起了泡,十個指尖麻麻地痛。心疼得母親連連嗔怪,說一個女孩子家,學這做什麼,還是學些針指女紅好。又去怪父親,教她讀詩讀文也就罷了,連笛子也教,學這麼多又能做什麼?

父親笑道,正是做不了許多,所以才要學。比如別人悶得隻能在家做針指的時候,我們女兒卻有詩書,有笛音,難道不是有趣多了?

說得母親笑起來,認輸道,反正我也說不過你。

從此以後,母親再也沒有抱怨過一句。這隻笛子便也陪伴著她慢慢長大,一起進宮。

入宮後,因和眾人一同住在崇光院裏,不比在自己家中隨意,已經好久不曾練了。難得今日天睛,人心兩閑,不如就去前麵觀柳渡練一會兒。那裏安靜,也不怕驚擾了別人。

打定主意,沈婉兒便拾起竹笛,輕輕地將門閉鎖,一個人向著觀柳渡去了。

且說尹墨香匆匆地趕回麗景殿,老遠就看見廊下多了一些人。尤其是一個慈眉善目的老公公立在殿外,正與司琴笑著說些什麼,便登時一驚--是高有忠。

就她出去的短短一會兒,皇帝竟然來了。

尹墨香便也不敢貿然走近,避著走到下麵去了。覷便悄聲問一個小姐妹:“陛下來多久了?”

“也才一盞茶的功夫。”

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了。想說什麼話,也足夠說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