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城 —— 商丘古城
商丘古城,又稱歸德府城,是我國原河南省商丘縣城。此古城始建於明正德六年,距今已有近500年的曆史。
古城由磚城、城湖、城郭三部分構成,城牆、城郭、城湖三位一體、外圓內方,成一巨大的古錢幣造型,建築十分獨特,有商丘作為華夏之邦商業、商品、商文化發源地之隱喻。是目前世界上現存的唯一一座集八卦城、水中城、城上城“三城合一”的大型古城遺址。
1986年,商丘古城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二批曆史文化名城,1996年,歸德府城牆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黃帝後裔始建華商之都
在我國華夏大地上,放著世界上最大的一枚貨幣,那就是商丘古城。從3000米高空鳥瞰商丘古城,它就像一個外圓內方的我國古銅幣。這裏是我國夏、商兩朝最早建都的城市,也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
話說,在很早很早以前,商丘一帶是一片山林。在山林中居住著一群原始人,他們習慣吃生食,喝生血。但是,生食腥臊惡臭,傷害腸胃,容易讓人生病。
後來,人們發現火烤熟的食品味美且易消化。但因雷擊等產生的自然火很少,而且在短時間內也容易熄滅,人們很難得到並保留火種。
當時,有一位聖人從鳥啄燧木出現火花而受到啟示,就折下燧木枝,鑽木取火。他把這種方法教給了人們,人類從此學會了人工取火,用火烤製食物、照明、取暖、冶煉等。
從此,人類的生活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後來,人們為了感謝這位聖人,便稱他為燧人氏,並奉他為“三皇之首”。
燧人氏去世後,人們為了紀念他,便在商丘為他修建了一座高大的陵墓,這就是位於後來的商丘古城西南的火祖燧人氏墓地。
這座皇陵從古至今,曆經了多次修複、擴建,現在占地440多畝,整個燧皇陵墓塚呈方錐形,前麵延伸有神道,兩側有龍鳳麒麟等石像生,周圍有鬆柏蔥鬱環繞。陵前高台可容納1000多人同時祭拜。
墓塚有圍牆和牆瓦古色古香,陵門三楹,十分壯觀。進入燧皇陵,首先看到的是一條神道,神道兩邊,有排列整齊的石雕,莊嚴肅穆,燧人氏墓塚和雕像矗立於陵區的中心,四周翠柏環抱,綠草如茵。
再說商丘地帶的原始人學會用火之後,又過了很多年,我國遠古時期部落聯盟首領黃帝的孫子高陽氏即顓頊帝,他從黃帝的登基之地窮桑來到了商丘,建立帝都。
後來,黃帝的曾孫姬夋輔佐顓頊有功,後也建都於亳,也就是後來的商丘高辛集,號高辛氏,史稱帝嚳。
據《左傳》記載,高辛氏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契,二兒子叫實沈。二人不和,經常鬧事。高辛氏便把契封到商丘做火正。
火正是掌火官,有兩大任務,一是管理火種,以便人們可以隨時取到火;二是祭祀火星並觀察火星的運行,以便及時地告知人們防災避禍並適時地播種收割。天上的木星太歲星如果在卯時出現,叫“單閼”,在甲午出現,叫“閼逢”。
卯時是早晨,甲年是年幹之首,所以“單閼”和“閼逢”比較引人注意。久而久之,觀察火星與太歲之間的關係、位置的火正契就被稱人們稱為“閼伯”。
《左傳·昭公之年》載:“遷閼伯於商丘,主辰,商人是因。”這就是說,閼伯是商人的祖先,他遷居之地正是商丘古城的起源。
閼伯死後,人們就在他生前觀察火星的高地上葬之,後人稱之為閼伯台或火星台或火神台。
現存的閼伯台如墓狀,夯土築成,位於商丘古城西南,距今已有4000餘年的曆史。此台經史學家論證,被認為是我國最早的天文台。閼伯台下的土丘便是閼伯始封之商丘。商丘地名也由此而來。
隨著曆史的變遷,閼伯台由人們對祖先閼伯的祭祀地點演變成盛大的廟會,每年農曆正月初四至初八,許多參加祭祀和廟會的人們,為閼伯添土圓墳並以敲打木棒、石塊,吟誦悼念之詞等古老的方式祭祀閼伯。
不過,雖然最早的商丘城是閼伯和他的祖輩們興建起來的,但真正把此地帶上富強之路的還是閼伯的六世孫王亥。
當時,隨著農牧業的迅速發展,使商部落很快強大起來,他們生產的東西有了剩餘,於是王亥便在商丘服牛馴馬發展生產,用牛車拉著貨物,到其他部落去搞交易,開創了華夏商業貿易的先河。
久而久之,人們就把從事貿易活動的商部落人稱為“商人”,把用於交換的物品叫“商品”,把商人從事的職業叫“商業”,由此衍生的文化稱為“商文化”。
商丘的“商”字,源於商丘,是商部族的起源地和聚居地、商朝最早的建都地、商人商業商文化的發源地,商丘因此被譽為“三商之源”,“華商之都”。
由於王亥是我國曆史上最早的商人,因此被尊為商人始祖。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華商始祖,便在位於商丘古城西南處修建了一座商祖祠。
現存的商祖祠是以紀念和弘揚“三商文化”為主題的一個文化景區,它主要由三商之門、富商大道、萬商廣場、商祖殿、三商大道、花戲樓、閼伯台等幾個部分組成。
商祖祠的第一道門是“商祖門”,又名“三商之門”。它是由三個變形“商”字甲骨文組成,大門上麵有三隻玄鳥在展翅騰飛,形象地展示了商族部落誕生的傳說。
商祖門後麵的富商大道,整條大道通過石刻的藝術形式,對我國各個朝代的主要錢幣進行了展示。共有古錢幣共200餘種、4600餘枚,按照時間的順序分為19組,每組錢幣配以詩歌,形象地展示了我國錢幣文化的發展曆程。
位於富商大道之後的萬商廣場由天然的紅砂石鋪成,上刻鍾鼎文、甲骨文、楷書、隸書、草書和行書等字體寫成的“商”字達19000多個,寓意萬商雲集,一心歸商。萬商廣場可容納萬人集會,也是兩年一屆的國際華商文化節華商始祖祭祀大典的主會場。
萬商廣場後是為紀念王亥而建的商祖殿,又名王亥殿。仿漢建築。是公元前1854至公元前1803的人們紀念王亥之地。
商祖殿的西配大殿名“財神殿”,主祀文財神比幹;東配殿名“關帝殿”,主祀武財神關羽。兩殿均為仿漢建築。商祖殿後麵的建築為花戲樓,始建於明嘉靖年間,現存戲樓為後來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