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那些都是想象出來的!真實的修煉達不到那種效果!”
“那玩命修煉到底有什麼用呢?”
“修煉到了一定的境界,那麼你就可以和我一樣隨時隨地的隱形、穿越牆壁、淩空飛度、延長壽命!”
“那怎麼才能修煉呢?是不是像小說裏描述的那樣吸收日月靈氣之類的?”
“不是!你知道摩擦會產生電流和電壓,這些都是細胞之間摩擦產生的能量,通常這些能量都是以熱的方式消耗掉了!修煉的目的就是將這些能量在經絡中儲藏起來,需要的時候釋放出來!”
“不可能,你在開玩笑吧?人是肉體本身就是導電的,怎麼可能像電容器一樣儲藏電能呢?”
“修煉者最可怕的就是觀念的認知不同,好!我問你,你知不知道有一種叫電鰻的鰻魚?它身上就可以釋放六百伏的電壓來擊昏獵物!”
“這個,我開始相信你的觀點了!確實有叫電鰻的魚類,在動物世界裏看見過!”
“很好!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全身細胞產生的能量都儲藏在奇經八脈之中,不斷的循環,需要的時候就可以利用這些能量!”
“什麼是奇經八脈?”
“奇經八脈是指督脈、任脈、衝脈、帶脈、陰維脈、陽維脈、陰蹺脈、陽蹺脈的總稱。它們與十二正經不同,既不直屬髒腑,又無表裏配合關係,別道奇行,故稱奇經。八脈中的督、任、衝脈皆起於胞中,同出會陰,稱為一源三岐,其中督脈行於腰背正中,上至頭麵;任脈行於胸腹正中,上抵頦部;衝脈與足少陰腎經相並上行,環繞口唇。帶脈起於脅下,環行腰間一周。陰維脈起於小腿內側,沿腿股內側上行,至咽喉與任脈會合。陽維脈起於足跗外側,沿腿膝外側上行,至項後與督脈會合。陰蹺脈起於足跟內側,隨足少陰等經上行,至目內眥與踵陽蹺脈會合。陽蹺脈起於足跟外側,伴足太陽等經上行,至目內眥與陰蹺脈會合,沿足太陽經上額,於項後會合足少陽經。”
“你說它們與十二正經不同,那十二正經又是什麼東西?”
“十二經脈是經絡學說的主要內容。十二經脈者,內屬於府藏,外絡於肢節,這概括說明了十二經脈的分布特點:內部,隸屬於髒腑;外部,分布於軀體。又因為經脈是行血氣的,其循行有一定方向,就是所說的脈行之逆順,後來稱為流注;各經脈之間還通過分支互相聯係,就是所說的外內之應,皆有表裏。具體的我稍後再想說,奇經八脈交錯地循行分布於十二經之間,其作用主要體現於兩方麵。其一,溝通了十二經脈之間的聯係。奇經八脈將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經脈聯係起來,達到統攝有關經脈氣血、協調陰陽的作用。督脈與六陽經有聯係,稱為陽脈之海,具有調節全身陽經經氣的作用;任脈與六陰經有聯係,稱為陰脈之海,具有調節全身諸陰經經氣的作用;衝脈與任、督脈,足陽明、足少陰等經有聯係,故有十二經之海、血海之稱,具有涵蓄十二經氣血的作用;帶脈約束聯係了縱行軀幹部的諸條足經;陰陽維脈聯係陰經與陽經,分別主管一身之表裏;陰陽蹺脈主持陽動陰靜,共司下肢運動與寤寐。其二,奇經八脈對十二經氣血有蓄積和滲灌的調節作用。當十二經脈及髒腑氣血旺盛時,奇經八脈能加以蓄積,當人體功能活動需要時,奇經八脈又能滲灌供應。衝、帶、蹺、維六脈腧穴,都寄附於十二經與任、督脈之中,惟任、督二脈各有其所屬腧穴,故與十二經相提並論,合稱為十四經。十四經具有一定的循行路線、病候及所屬腧穴,是經絡係統的主要部分!”
“太複雜了吧?我聽的頭都昏了!”
“我當初也一樣,慢慢的你就都明白了!”張丹拿出一張人體經絡圖擺在尉遲楓的麵前,上麵密密麻麻的標注了許多線條和穴道的位置,看的他頭皮發麻!
“我們還是從最簡單的入門吧!首先我給你講解十二經脈的循行走向,它的循行走向是:手三陰經從胸走手,手三陽經從手走頭,足三陽經從頭走足,足三陰經從足走腹(胸)。手之三陰從藏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腹。這一條是手太陰肺經,手太陰肺經主要分布在上肢內側前緣,其絡脈、經別與之內外連接,經筋分布其外部。”
“天啊!修煉就這麼難嗎?”
“你可以放棄,我也省的費盡口舌!”
“發點牢騷而已,我會努力的!”
“你先去背會這些經絡的走向,等都熟記了再來找我!”
尉遲楓拿著這張天書一樣的東西,真是欲哭無淚,看著張丹望著他的那副輕蔑的表情,他一咬牙道:“在我眼裏,就沒有被一張破紙嚇倒的事情!”
“期待你的再次光臨!不送!”
看著張丹那淩波仙子一般的笑臉和充滿期待的眼神,尉遲楓暗自下定了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