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夜探三清殿中(1 / 2)

這兩名道士一老一少,老道士頭梳道髻麵容清瘦,手中拿著一把拂塵,灰白的道袍穿在身上衣袂飄飛,讓人大感仙風道骨,飄逸出塵。

而少年道士生得虎頭虎腦,麵白體胖,一領道袍穿在身上有些寬鬆,使之看上去有些沐猴而冠的感覺。

老道士當先進殿,步履輕捷地走到了丹鼎前麵駐步觀望,半響才問道:“徒兒,丹藥煉製得如何了?可是按照本尊要求煉丹?”

少年道士雙手交叉行得一個道禮,垂回答道:“啟稟師,徒兒每日都按照你的吩咐守在丹鼎旁邊,控製火候,察看丹藥,確保不出現意外。”

老道士輕輕頷,右手捋須注視著熱氣蒸騰的丹鼎,也不知在想些什麼。

6瑾藏身房梁居高臨下,自然也將他倆的對話一字不漏地聽進了耳朵裏,暗自思忖,料想那老道士必定是劉道合無疑。

6瑾所猜的確沒錯,那位正在觀望丹鼎的老道正是“無上師”劉道合。

此人本出生於陳州宛丘書香門第,而劉家也是當地有名的名門望族,然而劉道合自不喜詩書,唯好那些神鬼莫測的道家仙術,以幼年之齡不遠千裏驅馳,前去正一道所在的龍虎山求取道術,當時的正一道師張子祥見此子聰慧伶俐,破例收其為門徒,令許多人都深感震驚。

隋唐之時,普通人想要成為僧侶那是非常困難之事,不僅需要家世清白,更需朝廷鴻臚寺所頒的剃度文疏,蓋因僧道毋須賦稅兵役,也毋須勞作生產,因此對於僧道人數,朝廷都是有著嚴格的控製,並不是出家就能出家的。

其中最為出名的莫過於佛家那位聲名赫赫的“玄奘大師”,玄奘少年時曾在洛陽淨土寺當野和尚多年,一直未得到朝廷頒的剃度文疏,好在後來玄奘受到隋朝大理寺卿鄭善果青睞,讚歎一句“誦業易成,風骨難得”,才破例允許出家,否者不定就沒有那本膾炙人口的大唐西域記了。

因此,少年劉道合能夠得到正一道使張子祥的青睞入門,可見是多麼的不容易。

其後劉道合道術精湛隱隱有大家之風,中年時辭別張子祥雲遊四方,曾在羅浮山居住數年,揣摩專研葛洪煉丹之術,學之大成又前往嵩山隱居,達官貴族多聞其名前來求取仙丹。

劉道合擇人而施,丹藥頗具奇效,在三川之地的名號竟是越來越響,達到了一丹千金的地步。

正諫大夫明崇儼知道此事後,特意將劉道合推薦給高宗皇帝,為高宗煉丹治病延壽。

望著劉道合站在丹鼎旁邊久久一言未,少年道士心頭不禁有些忐忑,問道:“師,徒兒聽宮人言及,昨日聖人中毒暈厥倒地,中毒前除了普通的膳食外,就服用了我們煉製的丹藥,不知是否是丹藥出了問題?”

聞言,劉道合終於轉過了頭來,老臉皺紋層層溝壑深深,惱怒喝斥道:“放肆!本尊煉丹數十年何曾出過問題?況且太醫院已經檢驗過聖人服用之丹藥,也並無異樣,誰讓你在這裏亂嚼舌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