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壇鎮的小學校叫做啟明小學校,剛剛辦了沒有幾年。學校坐落在鎮子的最東頭,再往東就是一片起伏的小山丘,山上長滿鬆樹,桐樹和柞樹。學校有十幾間坐北朝南的青磚瓦房,教研室和教室都在這一棟房子裏。在房子的正門前麵,有一個二尺來高、用青磚砌成的長方形的台子,這是老師給學生開會訓話的講台。講台前麵是一片平地,學生集會和活動都在這裏。在教室的旁邊,豎起一根一丈來高的木樁,上麵掛了一個鑄鐵大鍾,師生的作息,就聽這鍾聲的號令。學校的四周是一溜五尺多高的青磚院牆,在院牆的內側,栽種了兩排七尺高白楊樹。這座學校雖然規模不大,比較簡單,但是還是顯得十分整齊幹淨。
由於金壇鎮人口不是很多,附近山村的孩子又很少上學念書。還有幾家私塾照樣設館教學,有些孩子還到私塾去念書。所以這所小學的學生並不是很多。一到六年級,每個年級隻有一個班,每個班也隻有30多個學生,總共學生也不足200名。教師也隻有十多位,是個很小的學校。
等到了上學的時間,老師和學生都陸續地來了。華老祥夫婦帶著小羅庚到校長那裏去注冊,交上一應費用,小羅庚就到班級去上課了。小羅庚來到一個新環境,見到了許多小朋友,感到非常好奇,瞅瞅這個,瞧瞧那個,摸摸桌子,挪挪凳子,什麼都使他感興趣,顯得很是愜意。
小羅庚雖然十分淘氣,但是到了新的環境裏卻是很規矩。老師告訴怎樣做就怎樣做,還真是個好學生。放學回家,就沒完沒了地向華老祥說學校裏的新鮮事。說今天學了什麼課程,他學得怎樣明白,記得怎樣紮實。可是過了不久,熟悉起來,小羅庚就不怎麼安生了,他雖然愛學算術,但是他認為老師教得太簡單了。因為近兩年來,他的小賬和算盤已經是十分的熟練了,加減乘除都不在話下,所以聽起課來沒等老師講他就會了。於是他就開始在課堂上玩了,有時還要引逗其他的孩子玩。老師看見小羅庚根本不聽課十分氣惱,著實批評了幾次。有時還故意在小羅庚不聽講的時候把他叫起來,讓他回答比較難的題目。時常是老師出題的話音剛落,小羅庚就把答案回答出來了。老師很是驚奇,心裏納悶:這孩子根本不聽課,卻怎麼也難不住他。後來,一上算術課,小羅庚就坐得不耐煩,總想出去玩耍。所以,有時到了算術課,小羅庚就偷偷溜出來,到後山上去摘野花,撲蝴蝶。有兩次竟鼓動幾個小男孩一塊兒在算術課時溜了出去,一塊兒到後山去玩。課堂缺的學生多了,老師這才發現,一經追問,才知道幾個學生逃課了。老師把這幾個孩子找了回來,狠狠批評了一頓。雖然經常逃課,小羅庚倒是沒有什麼問題,一考試總是得5分。而受他影響的其他幾個孩子,卻吃不消了,一考試就答不上來。漸漸地其他幾個孩子的家長知道了這件事,對華老祥產生不滿,認為小羅庚影響了他們的孩子,向華老祥告了幾狀。華老祥聽說以後也十分生氣,但是他心疼寶貝兒子,舍不得打一下,隻是嚴厲地把小羅庚說了一頓,嚇唬了一陣。自此,小羅庚不敢逃課了,也規矩了一些。
小羅庚最愛學的是算術,自然和地理課,其他課卻沒有什麼興趣。所以,除了算術成績總是在全班最高以外,其他課卻是平平常常,勉強能跟上。老師也認為小羅庚隻是小聰明而已,並不十分看重他的數學天分。由於別的課程都不怎麼好,所以小羅庚在小學念書的時候,並不是一個好學生。
時間過得真快,不知不覺小羅庚就念完了小學。在他念小學的時候,金壇鎮還沒有初中學校。正是在他小學畢業的時候,金壇鎮有一個知識分子叫韓大壽,把他家裏的50畝水田賣掉,辦了一個初級中學,取名叫金壇初中。小羅庚小學一畢業,就幸運地進了這個初中,成為第一班的一個學生,這個班共有8個學生,到三年畢業的時候,就隻有6個學生了。
小羅庚上了初中以後,他仍然認為課程像小學那樣簡單好學,因此學習上並不十分努力。他的算術學得很好,也愛學算術,但是到了初中,要學代數、幾何,原來的算術基礎就不太管用了,學起來感到吃力,一時又改不掉老毛病,所以學習成績總是不太高。初中一年級時,教他數學的老師叫李風波。這位李老師看到小羅庚不用心學習,很不喜歡他,對小羅庚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反應敏銳的才能並不欣賞,有時在課上為難他。每次考試都隻給小羅庚六十幾分,打擊了小羅庚的學習積極性。小孩子沒有自製能力,受到的影響很大,所以學習成績始終平平常常,分數湊合及格,勉強不當蹲班生。
到了初中二年級的時候,數學老師換成了叫做王維克的青年教師。這位王維克是留學法國學習物理的,學成回國,受聘在家鄉的金壇中學教數學。王維克第一次到班上來,就問即將離任的李風波:“我們學校有哪些好學生?”李風波輕蔑地說:“沒有。好學生都到省立中學去了,留在這裏的窮光蛋都是魯蛋。”李風波說的“魯蛋”是南方方言,意思就是“笨蛋”。
這句話給了小羅庚很大刺激。當時他心裏想:李老師這樣瞧不起窮人家的孩子,難道窮人家的孩子就不是人麼?就不能學得好嗎?這時的小羅庚最討厭誰說他不行,說他沒出息。平時李風波對他不好,他對李風波也沒有好感。這句話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他的性格就是:你越說我不行,我就要學出個樣子來給你看。小羅庚暗下決心:非要把數學學好,給窮人家的孩子出口氣,堵堵李老師的嘴不可。這種樸素的情感成了小羅庚發奮學習的動力。他憋著一口氣,拚命地把落下的課程趕了上來。本來小羅庚對數學就有濃厚的興趣,底子又很厚實,因此成績直線上升,成了班級數學學得最好的學生。
王維克老師出生在金壇,到外國走了一趟,對金壇還是有一份家鄉的感情。非常關心這幾個孩子。他並沒有受李風波的影響,並沒看不起這幾個窮人家的孩子,反而處處熱心關懷,盡心盡力地教導他們。王老師講數學課總是通俗易懂,清楚明白。小羅庚這時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總是全神貫注地聽王老師講課,對王維克產生了好感,非常尊重這位又熱心又有知識的老師。王維克講課還時常出些課程以外的難題,來啟發學生們開動腦筋,引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這一點正對小羅庚的胃口,越是難題,他越是有興趣去做,不弄明白決不罷休。在他的思想上,對於難題,總是要比別的同學首先找出答案。這種學習精神,時常得到王維克的欣賞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