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華老祥每當算賬時,就叫來小羅庚,無論什麼複雜的賬目都讓小羅庚去算。他真的把兒子當作一個幫手了。小孩子不定性,有時興趣來了,算得又快又準,張口就來,有時算得時間長了,他就故意慢騰騰地算,老半天也撥弄不完。華老祥還以為兒子不會了呢,就要拿過算盤自己算。這時小羅庚才把結果隨口說出來。還有的時候,小羅庚算完了,告訴父親結果,等華老祥的毛筆醮好了墨汁,正要落筆的時候,他又說不是這個數字,錯了,是那個數字才對,故意捉弄人。每當這時,華老祥不放下毛筆,在小羅庚的胖屁股上輕輕地拍打兩下,含著笑說:“你這個小搗蛋鬼兒!”在做針線活的媽媽,也陪著笑一陣子。
小羅庚的算盤打得倒是很快很準了,但是在算棉花和生絲那種帶小數和乘除法的數時,小羅庚還是有些不太能把握。可華老祥打算盤在金壇鎮的買賣人之中,還不是最好的。他教小羅庚除法,都有些說不太明白,隻知道怎樣打。為了培養小羅庚,華老祥特意請來金壇的算盤高手,水果店的林老板,前來給小羅庚點撥點撥。華老祥先是和林老板喝茶吃酒,酒足飯飽之後,叫過小羅庚,拿過算盤了,林老板這就開始給小羅庚講那除法到底是怎麼回事,怎樣打才準才快。小羅庚學習打算盤正在興頭上,聽得很認真,記得也紮實,很快就上路了。等到林老板要看小羅庚學得怎麼樣,出了幾道題讓他算時,小羅庚躍躍欲試,很麻利地就算完了。林老板著實挺吃驚,對華老祥說:“你這兒子有點靈氣,學的真是挺快!”小羅庚一聽誇獎,就嚷著還要再算幾個數字。林老板又教了小羅庚除法的“大扒皮”的簡便算法,小羅庚也是一學就會。並且還對華老祥說:“林大伯比你強多了,你說也說不明白,林大伯說得很好,我一聽就懂”。聽小羅庚這麼一說,林老板和華老祥都笑了起來。
華老祥的“乾生泰”小店,不僅賣些日常用品和舊雜貨,而且主要是個代銷店。冬天賣棉花,夏天賣生絲,從中拿點傭金。有時也倒賣棉花和生絲,從中掙點差價。華老祥是棉花和生絲行當裏的高手,他隻要用手摸一摸棉花,就知道它屬什麼等級,成色如何,值多少錢一斤。他還善於討價還價,賬也算得認真,所以做這種買賣他絕不會吃虧,總是能賺錢,絕沒有賠的時候。但是,這種買賣隻能是在夏冬兩季才有,量也不是很大,因此賺的錢也不是很多。每當到了經營棉花和生絲的時節,華老祥就特別忙。他要到鄉下種棉花和養蠶的人家去聯係收購或代銷的事,要仔細地看貨,認真地談價格。還要雇挑夫把貨物挑到店裏來。在鎮上或來往貨船上去聯係買主。自家小店的生意就由妻子和女兒來照應。
華老祥隻要到外麵去,總是要領著小羅庚,不管路遠路近,也不管忙與不忙。華老祥有他的想法,一是想讓小羅庚到外麵去見見世麵,學得闖蕩一點,大方一點,別縮首畏尾,見了生人就不敢說話。二是想讓小羅庚在生意場中受到感染、培養興趣、長點見識。
每當小羅庚見了生人,父親就告訴小羅庚怎樣稱呼,怎樣行禮,怎樣問候,怎樣大大方方地回答問話。小羅庚從不眼生,無論到了哪裏,有多少生人,他都按父親教的自如地應付,然後就坐在父親身邊,用心聽大人說話。每當大人們談起棉花、生絲的價格和數量時,還沒等大人們算明白,就冷不頂地冒出一句,把結果報出來。這時,華老祥出於禮貌、表現深沉,就輕聲地嗬斥小羅庚:“大人說話,小孩子別亂插嘴。”心裏卻在想:“我兒子比你們算得快!”等大人們算完了,一看結果,和華老祥兒了算得絲毫不差。於是,都爭著誇獎這個聰明有為的孩子。
買賣人的人際交往,要比種地做工的人活絡得多。每當農曆的重要節日,或有個什麼大事小事,華老祥要請別人,別人也要請華老祥。有這些應酬的時候,華老祥總是帶上兒子。請客吃飯,在舊時代規矩就多了,女人和小孩是不能上桌的。可華老祥不管那麼多規矩,總是向客人道歉幾句,然後讓小羅庚正正當當坐在那裏,和大人們一樣吃飯。小羅庚雖然生性淘氣,可到了那樣的場合,卻總是規規矩矩,不多言多語,安靜地吃飯,從不弄出讓主人尷尬的場麵來。到別人家作客,華老祥也必帶上兒子。大家都知道華老祥喜歡兒子,所以主人們出於禮貌,總是熱情地逗小羅庚,問他愛做什麼遊戲?認識多少字?會背詩詞嗎?會唱歌嗎?每當這時,華老祥總要讓兒子表演一番。小羅庚就大大方方地背幾首唐詩,唱幾首小調,逗大人們哈哈一笑。有了小羅庚,氣氛活躍多了。到了吃飯的時候,當然要把小羅庚當成一個客人,首先把他抱起來放在飯桌前。華老祥總是客套幾句,謙虛幾句,說小孩子沒規矩千萬別見笑的話,順勢就坐在兒子身邊。
小羅庚總是改不了他的習慣,每當大人們在飯桌上談起生意上的賬目時,隻要是需要算一下的,他總是冒出一句話,把結果搶先報出來。雖然有時顯得十分唐突,讓大們眼楞,但是大家還是喜歡這個又快又準的“小算盤”。都說這個孩子有做買賣的天分,將來華老祥的家業不僅後繼有人,而且必定會發達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