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師斷言,此乃廢石。無論煉丹煉器還是練氣練功皆毫無作用,反對其有破壞性作用。常人厭之,武者禁斷。於家不利,與國不祥。
國君重黎怕奇石放在王都影響國運,便差人將其運送至王都之外第一大城烈陽城。試圖用千萬人人氣鎮壓奇石。各國紛紛效仿。這事才算平息下去。隻是國是太平了,此奇石在武林中卻是愈演愈烈。
洛秋痕師門中的遺老赤魅出手,將其一刀劈為兩斷。祝融國君聞之,以國宴厚禮之,並大赦天下。昭告六國使臣。稱其國運昌隆,足延綿千秋萬代。六國亦是不甘落後,許多隱世不出的老怪物紛紛出馬弑石。
當年的豐隆國,也就是如今的雲國卻是一籌莫展。眼看六國大聖斷石稱雄,彰顯武力。而豐隆國卻無可用之人。本來豐隆國至聖乃巫家老祖巫毒,隻可惜他老人家破空仙去,從此消失凡間。此事一拖就是三年,豐隆國始終不見動靜,而六國則是虎視眈眈,四周蠻夷之族更是蠢蠢欲動。邊境摩擦不斷。
豐隆國國君正為此頭痛之際,卻發生一件奇事。說奇有三:其一,一女子飄然而至,自稱是巫毒之女。隻是巫家子弟無一相識。其二,那女子劍劈奇石,之後在石碑上刻下“慧劍”二字,便溘然仙逝。其三,飛廉國大聖竟與此女同時身死。死前大呼其女名字。
一時之間,眾說紛紜,兩國為此曾數度開戰,邊境戰事連續近百年。直至新君繼位才簽訂了停戰協議,隻是雙方積累了太多的仇恨。而飛廉與豐隆亦變成了七國之中最弱的國家。
我雖身不得自由,但卻聽得津津有味。聽到七國大聖斬斷奇石不禁心潮澎湃,聽到豐隆國無人斷石,不禁心焦萬分,聽到女子揮劍斷石又轉憂為喜,最後那女子身死,大感可惜。心道那女子若不去斷石恐怕也不可能就此別離塵世。世事無常,一飲一啄,緣由天定。
我一時之間,不勝唏噓。
忽覺一股意念傳入心中。我似乎瞧見一陌生女子,竟和巫行雲有七八分相似。隻是略為成熟,宛如其早生了幾年。一副雍容華貴、母儀天下之姿。
恍惚間,我見到了千年前的巫家老祖巫毒,見證了老祖身披萬道霞光,隻身破空而去。空留那神秘劍池和那女子。於是我又知道劍碑女子的姓名:巫思雨。
又見一朗朗少年,身披白狐裘皮,與巫思雨結伴而行,共遊山川湖海,結下萬裏情緣。於是我又明白那男子姓名:宋衍。他便是日後的飛廉國大聖。
因情而生愛,因愛故生恨。
隻可惜宋衍年少性風流,巫思雨終因傷心而離去。
巫家擅毒。巫思雨臨別前種下情絲蠱,以心為媒,以情入蠱。相思愈濃,蠱毒愈強。直至蠱侵五髒,毒入六腑。
風雨三十載,寒暑不知年。
巫思雨潛心修煉,終因青絲蠱而功虧一簣,未能六慧如一,入聖之後便難有寸進。最終止步於半聖之巔。
豐隆國國難當頭,巫思雨以一介弱女子挺身而出。強行以秘法提升境界,以大聖之力斷石,最後散功而亡,臨死前終大徹大悟,便將畢生武學心得鏤刻在石碑之上,以期後人觀摩。
碑上所書二字乃警示後人,需以慧劍斬情絲,了斷自身孽障,身心方可進入新天地。以自在之身感悟天地之道。切不可重蹈複撤,斷了仙門之路。
我悠然醒轉,隻覺巫思雨的一笑一顰皆心中流淌,隱約間竟已分不清誰是巫行雲,誰又是巫思雨。
石碑所含意念,悲喜交疊,乃巫思雨一身情緣。餘下劍招,皆是巫家失傳的金風玉露劍法。我一一過目,不覺驚歎劍法之奧妙,猶如春雨飄花,秋葉舞風。招招精妙絕倫。一時又沉浸在浩瀚武學之中不可自拔。隻是神念阻隔,我雖看遍了所有秘訣,卻半點無法施展。巫思雨以大神通手段將我的慧根阻絕。我隻可觀照,不可領悟。一種空入寶山的遺憾充斥了整個心頭。
我心中暗忖,將來若是見到巫行雲定要讓其得此傳承,也好了卻當年巫思雨的遺願。
一念起,石碑竟向我敞開了懷抱,劍式化念,強行灌入我的天靈寶地。
龐大的念力充斥著靈台,硬生生將我迫得口鼻流血,形象可怖。
隻是這一切都是值得的,我隻覺揮手之間已是化龍之上,半聖之巔。一股睥睨天下的氣勢陡然升起。
原本圍著斷石觀賞談論的眾人忽覺場內起了狂風,飛沙走石,迷離了眾人的視線。更讓人心悸的卻是無形的精神風暴,它時時刻刻襲卷所有人的神經。那是聖人的氣場,眾人紛紛側目回避。
我盡力伸展四肢,隻覺周身大穴無一不充盈。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於天地相連,一股孤寂之意,油然升起,似乎自己神魂已化為一草一木,在風中搖曳。又似化為高山平原,沉默無言。繼而化為湖泊江海,呼嘯翻騰。我神念向上,扶搖直上九重天,在高高天際俯視眾生。不但將整個縹緲盡收眼底,就連整個雲國亦在我的眼皮底下。神念所到之處,我似降臨這蒼茫大地。原來眾生雖不同,神魂卻是一體。我隨時都能化為其他人。帝王平民,莽夫豪傑,甚至老弱婦孺,皆是我的分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