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新中國成立之後的廣告曆史概況

新中國建立之後的廣告發展經曆了三個階段,即“恢複―停滯―發展”三個階段。

(1)廣告恢複階段(1949-1965)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後,黨和政府首先對舊的廣告業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以使其適應經濟恢複和發展的需要。在廣告發展上有過一定的突破。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對於舊社會遺留下來的文化產業屬性的爭論定性是當時熱衷的問題,對於廣告是否是資本主義獨有的東西的爭論,始終沒有停止。新中國的廣告就是一直在經濟發展的需要和姓社姓資問題爭論的夾縫中恢複、緩慢發展的。許多高等院校的新聞專業少開甚至停開了廣告課程。

從傳播媒介來看,《北京日報》《解放日報》《文彙報》《大眾日報》等253種報紙從建國初開始創刊、複刊,並陸續刊登廣告。北京、上海、南京、天津等83座廣播電台在建國不久就開設了廣告節目。隨著各地傳播媒介業的發展,從客觀上使廣告開始恢複和發展。但是,廣告的發展一直比較緩慢。

從廣告實務來看,1956年6月劉少奇視察中央廣播事業局,肯定了廣告對於經濟建設的積極的作用,對輕視廣告的思想提出了批評。1957年,商業部派觀察員赴布拉格參加由13個國家參加的國際廣告工作者會議。這是新中國建立之後政府第一次與外國廣告界的業務接觸。1958年,商業部在北京組織介紹國際廣告會議情況,介紹了國外廣告業的發展現狀,並對我國的廣告業發展進行了討論。此次會議最突出的成就是:歸納出我國社會主義廣告的特點,即“政策性、思想性、真實性、藝術性”。中國的廣告發展出現了好的兆頭,但是很快由於60年代初國內和國際矛盾的複雜化,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使本應開始發展的中國廣告業陷入了停滯狀態。

(2)廣告停滯階段(1966-1978)

從60年代中期,由於“左”的路線影響,我國與國際廣告界的接觸交往幾乎斷絕。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動亂中,廣告事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廣告被斥為資本主義的產物,被視為資本主義社會腐朽和浪費的表現。認為社會主義社會根本無須廣告的存在,絕對沒有必要存在廣告活動,取消了許多老字號的招牌,撤除和砸毀了霓虹燈廣告,塗掉牆壁和路牌廣告而改成“文革”語錄和口號。在傳播媒介上,取締了廣告傳播,在報紙上撤掉了報紙版麵。從而導致在國外廣告理論大創新和廣告實務大發展之時,我國的廣告理論研究和廣告活動基本上完全停止,在經濟領域甚至於到了滅絕的地步。

(3)廣告發展階段(1979年至今)

中國的廣告理論和廣告活動真正的發展時期,是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開始的。1979年1月28日上海電視台播出了上海藥材公司的參桂補酒廣告,這是撥亂反正之後,國內的第一條電視廣告。同年2月10日《文彙報》開始刊載廣告。同年4月《人民日報》刊登了汽車、地質儀器等商品廣告。中央廣播電台、中央電視台和各省市的電台電視台陸續開播了廣告時段,各地報紙、雜誌也陸續開辟了廣告欄目。不久,中國國內第一家專業廣告雜誌《中國廣告》在上海問世,該雜誌由上海市廣告裝潢公司主辦,麵向國內外公開發行。隨後幾年時間裏,《國際廣告》《現代廣告》等都相繼出版和創辦,推動了國內廣告理論研究和廣告活動的開展。進入90年代以來,《廣告導報》《廣告人》等廣告專業期刊迅速發展起來,活躍和推動了廣告理論的傳播和交流。

作為專業開展廣告活動的廣告公司紛紛出現。1979年8月北京成立了北京廣告公司。1980年2月,湖南創辦了長沙廣告公司。1981年2月,中國廣告藝術協會籌備委員會在北京成立。1983年成立了中國廣告協會。隨後各地廣告公司和協會相繼建立起來。

從此,中國廣告市場進入了迅速發展和高速成長階段,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廣告產業在25年時間裏得到了形成、發展和成熟。中國從基本沒有廣告,成長為完成廣告經營額1078億元(2003),以及成為世界第六大廣告市場的廣告產業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