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 建立服務體係1(3 / 3)

在我們編寫的製度性文件中,較常見的命名包括:××××管理製度、××××管理規定、××××管理辦法、××××工作程序、××××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等六種。這六種怎麼區分呢,我們分而述之:

第一,管理製度。管理製度是企業管理係統的基本框架,可以說是企業管理規範性文件的基本文件,用來從整體上明確企業大的流程、框架、職能等等。比如,作為餐飲企業,主業之一就是餐飲宴會接待,客人多集中活動,安全管理不容忽視,那麼製定《餐廳安全管理製度》就是很有必要的,在這個製度裏應該規定諸如餐廳安全的領導人、管理者、主要管理範疇、安全防範方麵等等。

第二,管理規定。管理規定是對某一個專項的涉及到全公司人員的事情(不是企業管理係統的必備組成要素)或某一個專業係統內的職能性工作所作出的具體要求,或職能部門對其所管轄的、企業全體人員皆會涉及到的環境、資產、工作等作出的具體要求。我們延續上麵的例子來說,在《餐廳安全管理製度》之下,保安部可能會有幾個相應的配套文件,例如《餐廳消防器材配備管理規定》,其中應該涉及到餐廳消防器材的申購者、管理者、配備種類、配備數量、檢查維護事宜等等。

第三,管理辦法。管理辦法是一種比較細化的規定性文件,通常出於便於操作的目的,也是為了避免製度或者規定過於繁冗,可以在這些文件下延伸一些文件。例如,在《餐廳消防器材配備管理規定》的基礎上,為了便於規定的執行,可以編寫《關於餐廳義務消防員的日常檢查管理辦法》,裏麵應規範餐廳義務消防員的比例、檢查頻次、檢查手段、記錄、複檢、上報等等,以使餐廳消防安全落到實處。

第四,工作程序。工作程序是一種細化的操作步驟,是帶有培訓性質的文件,同時也是為了完成管理製度、管理規定或管理辦法。既然是程序,除了有先後的環環相扣的操作步驟之外,還要明確完成的標準。如果沒有標準,這程序也就沒有意義了。比如,在《餐廳滅火器檢查工作程序》裏,應該規定數量檢查、質量檢查、分布方位檢查、人員使用檢查等等的步驟,還要規定多少數量為合格,滅火器容量壓力指示表、瓶體的標準外觀是什麼,人員抽檢的比例多少為基數,合格率多少為標準等等。

第五,管理條例。對於企業內部局部性的、或階段性的、不屬於一個係統的相關方麵的工作所作出的係列化規定。例如企業的《員工工會組織管理條例》。

第六,實施細則。對於企業管理係統內某一項管理製度的具體實施步驟所作出的具體規定。我個人認為通常可以把管理製度分解為若幹管理規定來細化執行,如果是實施細則的話通常是事項比較龐大、難於在不同個體之間詳細規定的時候來使用。比如《×××分店關於財務管理的實施細則》。

從總的方麵來說,我個人建議:

第一,製度性文件的冠名不要過多。盡量限於製度、規定、程序即可。

第二,製度性文件的不同冠名間應該形成層級關係。這樣的話,什麼級別掌握到哪一層級文件,便於企業的操作;而在實際工作中,一級文件找不到相應製度,再去上一級文件尋找,也有利於減少文件的廢置率。

第三,製度性文件的不同冠名間應該形成網絡聯係。一個製度下麵的規定是什麼,為了完成這些規定有什麼方法,相應的程序是什麼,就能夠環環相扣起來。當管理文件形成網絡以後,執行才有力度和深度。

第四,盡量簡化文件。出台文件的目的不是為了寫一大堆文件,而是保持管理活動的一致性,如果隻靠製度就能完成這個目的的,就不要後續文件,後續文件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完成製度。盡量簡化文件,才能夠很好地執行。

總之,規範製度性文件的冠名,才能夠讓文件法理完備,員工有章可循,企業運轉條理分明,這是製度管理的基礎。

接下來我們重點強調的是“第二方案”。我們在服務過程中麵臨的不是一成不變的條件,但是條件變動,我們的質量不能波動,因此,我們要做好事先準備,通常以預案的形式體現。我們通過一個餐廳的《應急事件處理程序與標準》來加以理解:

3.檢查服務是否符合標準

這一點主要是指成品(客人滿意)檢查。對於顧客滿意調查的問題,我們通過程序範例來進行理解:

除此之外,我們還要進行大量的客戶拜訪工作,以便更為直觀地收集第一手的顧客需求信息,請看如下程序範例:

4.修正非標準化產品

對於任何低於服務標準的服務,我們都應該即刻修正,以滿足客人的現時需求。在這之後,更重要的是分析和確定問題產生的原因,確定修正措施和方案,以避免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我們來學習一個規範的《糾正和預防措施控製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