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座身為天庭之主,統禦諸天,綜領萬聖,主宰宇宙,開化萬天,行天之道,布天之德,造化萬物,濟度群生,權衡三界,統禦萬靈。
看此情形,不忍混亂局勢再一步發展,於是心中定計,欲要再立人皇,度此劫難,無量天尊”
後土娘娘這些年修身養性,絕非脾氣暴躁之人,聽著這違心之言,笑道:“昊天大帝聖德,如此悲天憫人,乃是萬靈之福,社稷之幸,貧道這廂有禮了”
說著,朝昊天豎掌,行了一禮,似乎真心相信昊天所說的話一般。
冥河道人這時開口了:“嗬嗬,二位都是大德,悲天憫人,不忍眾生疾苦,老道我雖然力有所逮,但也願意盡一份力,善哉,善哉”
這冥河道人此時也裝作一副佛陀之象,滿麵慈悲,恍若西方真佛都遜色三分。
酆都大帝亦是點頭稱是,臉上笑嗬嗬的。
“大善,二位道友慈悲,真是道德高隆之士,本座在此感激不盡,不知道娘娘有何高見?”
昊天心中膩歪,口上卻是對冥河,酆都大拍馬屁,口綻蓮花,唾沫橫飛。
昊天野心勃勃,心中計劃連連,如今看這三人的架勢隱隱連成一氣,心中自然抱著大樹底下好乘涼的想法,將三人拉下水,與自己合作。
娘娘腦後金輪高懸,浮現六道輪回場景,光怪陸離,萬靈匍匐,感激娘娘再造之恩,越發襯托得娘娘如九天仙女,不染塵埃,清淨無垢,聖潔芳香。
“善哉,善哉,貧道當初有感幽魂疾苦,不忍他等魂飛魄散,從此無依,於是身化輪回,開辟地府,統禦萬鬼,號令群魔,造福萬靈,如今人間劫難,我六道輪回也是不堪重負,貧道心中不忍,就依大帝之言,速速再立人皇,平定天下,造福萬民,無量天尊”
“娘娘,這…”
酆都大帝麵色一變,急忙開口。
後土娘娘卻一擺手,打斷大帝之言,道:“此事貧道心中自有分寸,還望大帝謹記。”
酆都大帝一聽,麵色緩和:“既然如此,酆都便依娘娘所言。”
昊天,冥河老祖一聽,心中大喜過望,如今一來四人綁在同一戰車上,雖然不知後土娘娘心中有何計劃,但二人目的已達到,隨後又就具體事宜商議一番,而後玉帝乘坐帝輦,施施然回了天庭。
酆都大帝、後土娘娘與冥河打個招呼,也就告辭,回了地府。
不久,天界降落四道流光,降落地界,先是出現李鋰,開辟法家一脈。
而後商鞅、申不害、慎到三人橫空出世,將法家一脈一分為三,分別代表“法”、“術”、“勢”,各自在秦國、韓國、齊國推銷學說,讓各國走向富強,天下局勢開始發生變動。
天下局勢糜爛,人皇氣運衰竭,大有江山不穩、朝代更迭之象,不僅無數仙佛入世修行,意圖輔佐人皇,加持功德,就連諸天聖人也是蠢蠢欲動。
佛門二老因為老子化胡為佛,*迫阿彌陀佛退位,讓出萬佛之主寶座,避居西方極樂世界,而讓釋迦摩尼獨領風騷,在須彌山大雷音寺開辟一脈,成佛作祖,盡奪西方氣運。
為了不至於佛門四分五裂,阿彌陀佛隻能暫避鋒芒,自己掌管上古佛陀,而將三千截教門徒盡數歸於釋迦摩尼門下,至此佛門無大事不出,一心參禪悟道。
至此,婆娑淨土氣象萬新,三千佛陀在側,普賢、文殊二位菩薩護持,羅漢、珈藍無數,一時之間震動洪荒,也使得佛門麵臨前所未有的衝擊和新一輪洗牌。
因此,即便大好時機在眼前,佛門也是無暇東顧,隻能在自己一畝三分地上經營。
西方二位不知出於什麼緣故,不僅對婆娑淨土日益壯大之勢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且對日益混亂的人間也是不管不問,似乎沒有普度眾生脫離苦海的意向,讓諸天仙佛不知所以。
截教元氣大傷,大弟子入釋,不僅與佛門有難解的仇,即便與原本同氣連枝的人、闡二教如今也是勢同水火,更是無暇顧及人間動蕩。
人教教主穩坐釣魚台,不管誰是人皇,也繞不過教主,因此似乎不擔心,頗有順其自然的意思。
闡教教主元始天尊因為弟子叛教入佛,而且與截教關係驟然緊張,也沒有對人間界加以關注,所以這樣就給了一些人可乘之機。
青辰每日不見蹤跡,似乎對這諸天萬界之事,毫不理會,除非天地大劫,或者萬物毀滅,否則平時,還真難看見這位聖人的影子,這會這位聖人還不知在哪處仙山,或者凡人哪處集市中徘徊遊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