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九章.胡適也曾打過架(2 / 2)

我所住的新城飯店建於1936年,也是上海著名的老飯店之一。棲息這樣的老飯店讓人開心。老房子總會讓人產生一些聯想,比如我一個人呆在飯店裏的時候,就會想象一個風雪之夜,壁爐劈劈啪啪地冒著火花,然後聽到恐怖的腳步聲,一聲一聲地叩過來。

參觀

參觀上海通用汽車公司以及科技館。現代科技總有點化腐朽為神奇的感覺,比如通用的流水作業,足球場那麼大的車間,這邊的汽車空殼進去,那邊的汽車就開出了,這樣的感覺就像是一個巨大的胎盤,作業的工人就是細胞,然後胎盤一動,一個怪胎就呱呱墜地了。

科技館裏的“聽鬼叫”很有意思,我們一起呆在一個黑咕隆咚的小房子裏,關了燈,閉上眼,然後給我們戴上高保真的耳機。我們可以聽見耳機裏的風雪聲、叩門聲、磨刀聲以及鬼叫的聲音。連座位也撼得搖搖晃晃。我身邊的同行嚇得山呼海嘯,我撲哧一下,差點笑出聲來。我不是無畏,是天生對現代科技的遲鈍。

汽車上一直在討論上海的男人和女人。外地的同仁們總是忍不住要對家常的上海男人進行攻擊。同車的解放日報季振邦老師一番高論則讓大家啞口無言:男人的魅力在於忙,而女人的魅力在於閑,似乎是女人一忙起來,便沒有魅力,而一閑,女人味道就百分百地顯現出來了。

季老師的話極其精辟。我在想,女人的魅力不僅僅在於閑,更在於懶,似乎是一慵懶,便百媚俱生了。對於女人的欣賞,看樣子上海男人深得三昧。《花樣年華》中的張曼玉為什麼有魅力,那是因為什麼事都不做,連飯也懶得燒,幹脆提著個瓷缸去買雲吞。連買雲吞的動作都是慵懶的,所以才有“蓬嚓嚓”的音樂繞梁三匝。

胡適的故事

在飯店裏翻看有關上海的書。無意中看到最初在《上海灘》雜誌上登載的一個故事:1910年,19歲的胡適從績溪到了上海,當時因為家道中落,生活日益拮據,情緒異常低沉,為了消愁解悶,胡適便時常和一幫朋友上館子、推牌九,逛窯子、喝花酒。有一天雨夜,胡適因喝醉酒在外灘附近的租界跟巡捕發生衝突,還一怒跟巡捕廝打起來,結果被眾巡捕抓到了巡捕房。待到酒醒之後,胡適幡然醒悟,覺得不應該就這樣虛度時光,於是留學美國,開始了他的求學生涯。

胡適給人的印象一直是極其儒雅的,沒想到還有著這樣的衝動,真是別有一番情趣。在我所讀的很多關於胡適的書籍中,似乎從未提及這一段往事。《胡適自傳》以及《胡適口述自傳》中對這段事情有提及,但似乎都沒有講詳細,也可能是覺得自己這一段經曆不光彩吧。其實想想也沒有什麼,少年的時候,有誰能保證自己不魯莽呢!隻有先愚鈍和魯莽,然後才能有著從容不迫的大智慧。

胡適還是一個悲劇人物,一個傑弗遜似的人傑,隻可惜一直沒有機會展示他的儒雅政治。36個博士的空頭銜有什麼用呢,文憑就像筆挺的外套,一個人穿一件在身就夠了,要是將36件筆挺的外套全穿在身上,總有一種“小醜”的感覺。南懷瑾說胡博士一生盡做淺薄的事,話雖然說得尖刻,從這一點看,還是有點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