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六章.失戀就像患感冒(2 / 3)

當然也有一些菜係一直顯得不溫不火,比如東北菜、魯菜,但北方菜一直都有著莽漢的氣質,太性情,在現代社會難入主流。還有一些土菜什麼的,村姑野老,雖然親切無比,但畢竟不能登堂入室。所以土菜除了偶爾搞怪之外,其他的,都是成不了什麼大氣候的,土菜就如同“一夜情”,是不能公開露麵的。

表麵上看是菜係上的潮起潮落,其實細細地追究起來,那是因為經濟和人口的原因。粵菜在80年代大紅火,最主要的是當時廣東的經濟發達,粵人走天下,天下人下廣東。走天下的粵人要吃粵菜,下過廣東的天下人要吃粵菜,粵菜豈有不紅之理?同樣,到了90年代末,江浙經濟全國領先,江浙人全中國範圍內做生意,所到之處,都嚷嚷著要吃江浙菜,杭幫菜焉能不紅火?

還有一個原因則是人多,川菜之所以全國遍布,跟天府之國裏有上億的川人有關。川人走遍全國,盡傳“麻辣涮”。而且川菜相對價格低廉,老少鹹宜,所以必然也就形成了另一股潛流。這就如同中國菜在世界的地位,那叫“有錢的捧著錢場,沒錢的捧個人場”。

至於湘菜和土菜。湘菜曾經叫做“軍菜”,清朝末年由於曾國藩“湘軍”的興起,湘菜傳遍全國。但湘菜似乎太辣,太生猛,像一個紮著綁腿的漢子,盡管有著野性,但太過質樸,也強頭倔腦,場麵上還是有著缺陷的,所以還是很難真正地紅火起來。

土菜就像村裏的小芳,也隻是在無事時回味一下,或者隻是有事無事時的一點姿態。而且土菜魚龍混雜,沒有統一的標準,沒有係統,要想真正地紅起來,根本不可能。

現在都在談論徽菜的振興。其實當年徽菜興盛,那是因為當年徽商的發達。發達的徽商們在全國各地都要吃家鄉菜,所以徽菜自然大大沾光。而現在徽商式微,安徽經濟欠把火候,徽菜自然也有著同樣的命運。至於對於徽菜所下的油味太重等原因,那都不是硬道理,隻有發展才是硬道理。這一點,想一想麥當勞和肯德基就明白了。麥當勞和肯德基之所以風行全球,是由於它的味道嗎,恐怕不是,能使他風行的,是青春有趣的氣質,以及強大的美國經濟和文化。

同理,你知道泰國和越南有什麼好吃的嗎?肯定不知道,也不會有太大的興趣。而泰國和越南想必好吃的東西也會不少,但在目前的情況下,泰國菜和越南菜能成主流嗎?當然不可能。

一陰一陽謂之道。飲食風行的道理,也是世界萬事萬物的道理。

翻《王維詩選》

想起一些事情就好笑,一大早到街上吃早點,吃完後順腳就進了一家書店,七翻八選之際,竟一下子買了十幾本書。清晨之時,左右都是急匆匆趕路的人,我拎著一捆重重的書在大街上走,真是有點格格不入。

回來後翻買來的《王維詩選》。我一直喜歡王摩詰,遠甚於李杜。王維詩的好在於清淡、簡遠、自然,有一種悟徹了的禪意。包括這本書在內,現在很多人在評價某個人物時,往往隻是理解他的文字意思,而對於作者的博大心胸以及精神境界認識不足,所以評價中往往有一點“不知冷暖”。這樣的感覺就如同小學生寫人物,似乎是在畫像,但無論怎麼畫,都有著孩子似的淺顯,因為理解不了大人,離人物的精神世界相去很遠。

王維在盛唐時的文學地位遠高於李白和杜甫,但在唐朝式微時卻排名落後了。這是什麼原因呢,曆史上曾有過很多爭論。我想,國力和人心應是根本吧,一個國家國力弱的時候,往往呼喚著宏鍾大呂,呼喚陽剛和精氣神,呼喚著入世關懷;等到實力強勁了,製度開明了,反而會將很多東西看得平淡了,就會推崇自然和質樸,推崇藝術的真正潤滑力。這一點就如一個人,生病和體弱的時候是多麼渴望身體強健嗬,有著壯士情懷;等到身體強健了,那種強烈的東西便會消失了,便會喜歡一些有趣有味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