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京城請龍虎(1 / 2)

天師府外頭突然熱鬧起來,觀中幾名道士行走間悄然加快了腳步,有官吏品階在身的香客不免皺眉望向外麵,想要看看是什麼人吃了熊心豹子膽打擾天師府清淨。

本就對各種神像道觀不感興趣,逛得百無聊賴的江湖草莽像是聞著味兒的蒼蠅一般,吆五喝六跑了出去,看熱鬧不閑事大。

不管是誰,居然敢來有陸地神仙坐鎮的天師府鬧事,老子敬你是條漢子!

正求丹無門的假小子同樣是個喜歡湊熱鬧的主,而且還是從沒碰過的江湖宗門爭鬥,哪裏肯錯過這等將會大開眼界的事,還時不時催促後麵的李天南別跟丟了。

玉皇殿內閉目誦經的章文漢泰然自若,讓前來通報的小道士退下,瞧見香案上的平安符已經所剩不多,取出黃紙朱砂,提筆寫籙成符。

朱砂見底,一疊比普通黃紙要高出一階的硬黃紙“沉黃”也剛好寫完,章文漢低吟一聲無量天尊,輕輕吹出一口氣。

氣輕,卻極長,平鋪在香案上的上百張符籙無一落下,徐徐微風下微微晃蕩卻始終不曾飄飛,鮮豔朱砂筆跡瞬間沉澱於黃紙上。

章文漢將擦了擦染上些許朱砂的雙手,收攏一張張三指寬的符籙,慢慢折疊,口中經文不斷,不一會香案上又是一小摞小巧精致的黃紙平安符。

從內廳走出的一名鶴發童顏的老道士,章文漢對其微微點頭示意,雙方均是無奈一笑。

老道士特地正了正衣襟,才慢悠悠地跨出玉皇殿,背後的章文漢已經重新閉門誦經,如同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的寒窗學子一般。

滿心期待的假小子聞聲來到最外頭的道觀,頓時大失所望。

原來並非是有人來天師府鬧事,而是三名與尋常香客衣著迥異的貴客來訪,當中那名身著蟒袍的麵白無須男子顯然昭示著其來自京城的身份,引得遠離太安城的尋常香客陣陣側目,小聲議論,紛紛猜測難道當今天子要對這座天師府再度封賞?

逍遙自在的江湖莽夫與關心前程的香客不同,目光大多落在了右邊那位中年男子身上。

那人生得廣額闊麵虎背熊腰,一雙眼睛精光流溢,一望便知其恐怕是武道高手,有趣的是偏偏長了一張娃娃臉,湊在一起更是讓人過目不忘。

此人腰間佩著一柄百辟刀樣式的重刀,散發著一股尖銳的剛烈氣機,與龍虎山清淨祥和的氣氛無形相衝。

不少自己沒有膽子冒犯龍虎山的江湖武夫,恨不得這個明顯是沙場上曆練出來的刀客,馬上就在天師府中拔刀相向,然後刀光劍影,一飽眼福。

居中的卻是一位青年儒生,頭頂華陽巾腳踩雲頭履,相貌俊逸,唇紅不輸婉約女子,卓爾不群。

鶴發童顏的老道士還在慢悠悠的下著台階,青年儒生踏步迎上,笑容真誠,“怎麼能讓陳真人出門迎客呢,真是折煞我等!”

身著蟒袍的印綬監老太監更是小跑上前,行走間不忘半躬身子,作勢要伸手攙扶。

當代龍虎山掌教年齡最大的弟子,掌管清規戒律的陳泉雍停下腳步,側身伸手,作了個請式,“方才隻是匆忙聽得觀中弟子通報,說是刑部劉郎中蒞臨龍虎山,貧道未能在山門迎接,還望幾位大人見諒。”

年紀輕輕就已經是正五品刑部官員的劉勵廷與老道士並肩而行,笑道:“陳真人不責怪我等貿然到訪,劉某就感激不盡了。”

行走間,陳泉雍輕聲問道:“不知道三位大人這次蒞臨龍虎山,有何吩咐?”

劉勵廷麵有不解,“陳真人,在下在京城動身的時候,韋尚書先前已經讓在京城的趙天師幫忙遞過一封書信回龍虎山,難道張大真人沒有收到來自京城的書信?”

陳泉雍停下腳步,麵露愧色,“劉施主,這個你可真為難貧道了。家師與趙師弟之間的書信來往,我們幾位當弟子怎麼方便過問。”

劉勵廷沉思了片刻,開口問道:“那不知張掌教是否還在閉關中,若是可以的話,劉某鬥膽想求見張掌教一麵,韋尚書有事相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