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邵銘醒來,已經躺在床上了,說是床,隻不過比木板多了一張草席而已。邵銘四下打量了一番,見屋裏陳設實在簡陋,兩個背簍,兩把藥鋤頭,屋角一個架子,上麵放滿了草藥,想必是一個郎中的家。
邵銘忽然想起傳飛飛,立即想要下床尋找,此時門"咯吱――"一聲開了,一個小道童走了進來:"大哥哥你醒了?"
邵銘:"小兄弟,和我一起的那為姑娘在哪裏啊?知道嗎?"
童子:"哦,那位姐姐在裏麵。"說著手指向裏屋。
邵銘的心輕輕鬆了一下,立即起身,想要進去看看。那童子立即上來阻止:“哥哥先不要起來,師傅說,你需要好好休息。”
邵銘無奈,隻得躺下,但是仍不放心:“小兄弟,你幫我去看一下,看裏麵的姐姐怎麼樣了,好嗎?”
道童:“哎,大哥哥,你就別擔心了,我剛才去看過了,沒事……”
“泰兒,人醒過來了嗎?”門外傳來蒼老的聲音。
原來這道童叫泰兒,泰兒應聲:“恩,大哥哥醒過來了。”
“就好,就好……”說話間,那老者已經出現在門口。
邵銘抬頭望去,見此老者年過七旬,雖鬢發斑白卻無佝僂之象,麵色紅潤,步態穩健。老者來到邵銘床前,拿起邵銘的左手把脈,片刻之後,老者麵露喜色道:“公子幸虧練得一種絕世內功,雖然目前功力不深,但是卻救了你一命啊,哈哈——”
邵銘:“邵銘多謝老伯救命之恩!”
老者:“少俠不必客氣,恩,邵銘,不錯,不錯,想必公子定是出自武林世家?”
邵銘:“這個……世家到說不上……”
“哈——哈——”老者大笑釋懷:“公子若有不便,不說也罷。老朽也隻是順口說說而已。”
邵銘:“敢問老伯尊姓大名?”
老者:“老朽姓張名伯端,號紫陽,你若不嫌棄,就叫我張伯伯吧。”
邵銘:“謝過張伯伯。”
張伯端正色到:“公子可知是為誰所傷?”
邵銘:“那人兩次出手都是蒙著麵的,況且在下初出江湖,閱曆尚淺,實不知是為誰所傷……”於是,邵銘將他倆受傷的事一一講與張伯端。
張伯端聽完,轉過身去,一聲長歎:“哎——冤孽!”
邵銘:“難道張伯伯你知道?”
張伯端:“老夫為你們檢查傷勢的時候發現,你們二人均是為一種武功所傷。”
邵銘急切的問:“什麼武功?”
張伯端:“三昧烈火掌!”
邵銘:“我怎麼沒聽說過這種武功?”
張伯端若有所思:“你當然沒有聽說過,這種武功,全天下隻有兩個人知道。”
邵銘驚愕:“隻有兩個人知道?”
張伯端:“是的,一個是他,一個是我。”
邵銘不解:“他?你說的是傷我的那個人嗎?張伯伯你知道他是誰?”
張伯端:“公子先別問這麼多了,以後我再慢滿向你解釋。現在最重要的是先養好傷,我看你有神功護體,傷得不算太重,經過我的治療,已無大礙,你隻需每天自行運功療傷,輔以我熬的湯藥,不日變可痊愈。但是和你一起的那為姑娘……哎……”
邵銘見張伯端神色凝重,心急如焚:“傳飛飛?她怎麼樣了?”
張伯端:“當日我在山下發現你們的時候,她已經奄奄一息了,幸虧我練得幾顆希世仙丹,才留得她一命,但是她卻始終昏迷不醒。你可知道,那幾顆仙丹,乃是我畢生心血啊,但是,都隻能保住性命,而無法將她救醒,可見,這位姑娘的確傷得不輕啊。”
邵銘急問:“張伯伯,難道就沒辦法救她了嗎?”
張伯端:“有是有,但是需要人幫忙,所以你要養好傷,等傷好以後,再謀救人之法!”
邵銘:“是,知道了,張伯伯。”
張伯端轉身拉著泰兒,邊往外走邊說:“來,泰兒,別打擾邵銘養傷,我出去采藥,你去看看給邵銘的藥熬好了沒有……”
望著師徒二人的背影,邵銘心裏感激不盡。
且說邵銘每日修煉天地混元神功,不但功力大增,而且傷勢也漸漸痊愈。這一日,邵銘正在傳飛飛床前,替傳飛飛洗臉洗手,這時泰兒進來說:“邵銘哥哥,師傅有請。”
邵銘:“哦,走吧。”隨泰兒來到張伯端房中。
張伯端:“看公子氣色,想必已經痊愈?”
邵銘:“全丈張伯伯仗義相助。”
張伯端:“公子不必客氣,我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交代於你。”說著,從懷中掏出一羊皮畫卷,交與邵銘。
邵銘展開一看,畫卷邊上寫著三個字:“上工圖”,邵銘正要問,張伯端說:“這是我年輕的時候,機緣巧合,偶然得之,現傳於你,你要謹記圖上的經絡與穴位,然後我在傳你針法。”
邵銘:“針法?難道張伯伯要教我針石之術?”
張伯端:“對,我教你針石之術,是為了讓你替這位姑娘療傷。依姑娘的傷勢來看,要對她施針石之術,必須除去她的衣衫,所以外人多有不便。而先前聽你所言,這位姑娘對你算是有情有意,由你給她施針,想必她醒來之後,也不會怪罪於你。”
邵銘:“多謝張伯伯的大恩大德,邵銘永生不忘!”
張伯端:“其實,我傳你《上工圖》還另有他意,以後再告訴你,現在你要做的是記住圖上的經絡與穴位。”
邵銘小心翼翼的說:“其實張伯伯,這穴位我都知道的,隻是這經絡……”
張伯端恍然大悟:“哈哈——你看我都老糊塗了,忘了你乃練武之人,這穴位經絡自然不在話下。不過東西既然送出去了,公子你就收下吧,你總不至於叫我又拿回來吧,哈哈——”
邵銘見張伯端雖已年邁,但卻如此豪爽,心生敬佩,也不再推辭。張伯端見邵銘已經收下《上工圖》,立即說:“那好,現在我傳你針法。”
張伯端:“用針之法,需針針入穴,不可偏差。右,主推之;左,持而禦之。知為針者信其左;不知為針者信其右。左手見氣來至,乃入針,針入見氣盡,乃出針……”
邵銘生性聰慧,不到一天功夫,盡已掌握用針之術,於是張伯端決定,第二天便與傳飛飛施針。當天晚上,邵銘回到房中,總是擔心來日,怕用針不當反而害了傳飛飛,於是拿出《上工圖》在仔細專研。突然,邵銘發現這幅《上工圖》,比之普通的經絡穴位圖,竟有些地方不盡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