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艱難的歲月(1 / 3)

1

幾天後,楊啟閎一行3人踏上了登月的旅途。在路上月球老人又對隨行的醫生張梁說起他是如何同小愛德華的爺爺相識的……

我在2027年就參加了對月球的勘探工作。那時我查閱了月球資源衛星拍攝的月礦分布遙感圖,挑選出雨海裏的一個區域,勘探富鐵的月海玄武岩就要從這裏開始。

雨海上的太陽已經西斜,這是我們在這一個白天裏的最後一個工作日。我和鄒光璞都是初到月球,早就想去看一看亞平寧山脈,工作一結束,便讓李玉莪(那時我和她剛認識不久,還沒有結婚)把直升艇開往雨海東南邊沿。在那裏我們看到,長達1000千米的亞平寧山脈在西斜的日光照耀下,在高高的月陸上拖出了一條又寬又長的影子。再往前,我們看到了一條大峽穀,李玉莪說這是亞平寧峽穀。突然,報警器發出一陣尖叫,沒等我弄明白是怎麼一回事,李玉莪已經把直升艇調轉方向要往回飛。她說這是磁力異常報警,再往前飛控製係統會失靈的。

鄒光璞看著窗外喊了起來:“你們看,下麵有一片草地!”

“你別開玩笑,這是月球,哪來的草地!”我認為這不可能。

鄒光璞好像意識到自己說走了嘴,便道:“不過,那片綠色可真像草地啊。”

李玉莪朝著他指的方向看過去,急切的說:“啊,那是求救信號呀,我們飛過去!”

“你不是說在往前飛控製係統會失靈嗎?”鄒光璞耽心地問。

“救人要緊,顧不了這許多了!”李玉莪不假思索的說。

真是老天爺有眼,直升艇平安地停在那片綠色薄膜旁,我們急急走下來。這是一條1米多寬、5米多長的綠色金屬薄膜,看樣子是用記憶合金製作,遇有事故時能自動彈出。在綠色薄膜一端,俯臥著一名宇航員,他身後背著一台單人快艇。

李玉莪急忙過去,要扶起他來,卻沒扶動。她說:“好像受了傷。”

我和鄒光璞也來幫忙,隻見他微微閉著眼,嘴唇動了動卻沒說出話來。鄒光璞忽然說:“你看,他身上的氧氣瓶沒有了!”我在周圍搜尋,沒有找到失落的氧氣瓶。我要鄒光璞趕快去把直升艇裏的備用氧氣瓶取來,又讓李玉莪先把我的氧氣瓶摘下來給傷員先用。她要把她的摘下來,我告訴她,“你一會還要駕駛直升艇,還是先用我的,快。”

傷員接上氧氣瓶後,漸漸睜開了眼。我坐在一旁一動不動,利用宇航服裏剩餘氧氣堅持著。就在我氧氣快用完感到憋悶時,鄒光璞取來了氧氣瓶。李玉莪急忙接過來給我裝上,一股清新的氧氣流進胸腔,我又振作起來。我們把傷員抬上直升艇,傷員大有好轉,他用英語說“謝謝你們,謝謝你們!我可以用英語說嗎?”

當他得知我們英語水平都不錯時,他告訴我們,他叫帕特裏克·弗裏曼,英格蘭人,是歐聯邦月球基地的建築師。他是出來考察、選擇新基地建築地點的,因為他的夥伴突然生病不能出來,他就一個人乘單人快艇出來選址。不料單人快艇在這附近突然控製失靈,把他摔下來,漸漸失去了知覺。他一再說,要不是我們救了他,此時他早已見了上帝。李玉莪駕機把他送回歐聯邦基地醫治,然後我們才回到自己的基地。你知道,這個帕特裏克·弗裏曼就是小愛德華的爺爺,我們後來成了最好的朋友。

不久,雨海的夜幕降臨了,我們在北極附近的中國基地裏對兩周的勘查資料進行分析處理。分析結果顯示,在雨海東南有一明顯的富鐵礦床,我們立即聯想起,這裏正是我們的直升艇發出磁力異常報警的地方,也是帕特裏克單人飛艇失控遇險的地方。這兩件事的相互印證,使我們同時意識到,這一帶有一個高品位的磁鐵礦。美好的前景在吸引著我們,我立即作出安排,在下一個白天對這一地區進行更詳細的勘探,最後終於找到一個品位極高儲量巨大的富鐵礦……

2

雨海空天機場候機大廳裏空空蕩蕩的,楊李劍雄、柳黃夢鶯和他們的兒子楊柳月生在耐心等待著楊啟閎的到來。

月地航線已經關閉多日,今天隻是臨時開放航線,候機大廳裏並無旅客服務人員。一位值班的航天指揮人員走過來說:“楊李先生,登月艇已經從空間站起飛了,很快就會到達。你們可以到停機坪出口等他。”

不久,一架登月艇出現在天空,緩緩地降落在停機坪上。一輛電動車把楊啟閎一行三人接上車,開到出口旁。

月生一見到楊啟閎,就熱情地上前喊道:“爺爺,您好!我們全家都好想好想您啦。”

柳黃夢鶯上前問候道:“爸爸,一路上累不累?”

楊李劍雄關心地問:“爸爸,身體還好嗎?”

“一路上全虧了這位張梁醫生。”楊啟閎說,並把他的保健醫生介紹給家人。

劍英和劍雄談著一路上的見聞。柳黃夢鶯把月生叫來道:“月生,快過來叫叔叔!”

“叔叔您好,我還是第一次見到叔叔呢。”月生說。

“爺爺你也是第一次見到的呀。”叔叔說。

楊啟閎望著月生笑道:“我退休那年你還沒出生,所以我隻帶著你姐姐回到地球。咦,月娥怎麼沒來接我?”

“月娥大前天離開月球,回地球去了。說不定她所乘坐的地月渡船和你們在月地空間擦肩而過呢。”劍雄說。

“怎麼會是這樣!”楊啟閎感到出乎預料,“她的微波輸能搞成功了嗎?”

“一言難盡,”楊李劍雄說,“爸爸,我們還是先上直升艇吧,待會兒在艇上我再詳細對您說。”

劍雄領著他們走出候機廳,登上直升艇,向嫦娥城飛去。

楊啟閎凝視著月球大地,他對這裏的一切實在是太熟悉了。眼前在他身下掠過的是浩瀚的雨海,遠處是高大的亞平寧山脈,就是在那邊的亞平寧峽穀裏,他和李玉莪救助過小愛德華的爺爺。一群礦山建築在側麵擦身而過,那是他當年用了一年時間探明的一個儲量巨大的富鐵礦。這個鐵礦品位極高,中國人一直開采至今。

“爸爸,我給您講講月娥的事啊?”劍雄試探著說。

“一晃24年過去哪,我真該好好看一看。”

劍雄不再作聲。是啊,楊啟閎在這裏留下了太多的激情和歡愛,他為這片土地奮鬥了一生。當他和這片使他眷戀的土地久別重逢的時候,怎能不勾起他對往事的遙遠記憶呢。

回到家裏後,楊啟閎問起月娥的事,劍雄這才把月娥發現科弗代爾參與月盟的獨立行動後,當即和他決裂,不顧個人損失堅決返回地球的經過,講給楊啟閎聽。楊啟閎聽完連連說:“月娥有骨氣,做得對,你們能做到嗎?”

月生自然不會同意爺爺的觀點,他剛想說什麼,柳黃夢鶯狠狠瞪了他一眼,他這才沒有把話說出來。

柳黃夢鶯對楊啟閎說:“爸爸,您累了,休息一會兒吧。您就住在樓下月娥的房間裏。”

接著,她又告訴張梁醫生和劍英,她已為他們在爺爺房間的旁邊安排了住處。

楊啟閎往臥室裏走感到腿腳輕巧了許多,也許正是在月球上太輕巧了,他有些控製不住自己,走起來好像一跳一跳的,甚至是歪歪斜斜的。

劍雄趕快過來扶著他,關心地說:“爸爸,您離開月球太久了,對月球引力已不大習慣。您先休息,待會兒我給您準備一樣東西,管保叫您走得像地球上一樣隨便。”

晚餐後,劍雄吃力地捧著一件衣服放在楊啟閎麵前。他說:“爸爸,這是一件減重衣,剛從地球上來的人穿了它就能適應這裏的引力,您穿著試試。”

楊啟閎接過來也感到沉甸甸的,他問:“我怎麼沒聽說過減重衣呢?”

劍雄說:“這是您離開月球後才有的,它是用月球特有的重金屬做的,體積不大分量大,重量很均勻地加載在人體各部位,很適合穿著。”

楊啟閎又問:“這衣服明明是為了增重,怎麼叫減重衣?”

劍雄指著衣服的邊緣說:“這衣服由13層材料疊加而成,穿了它每周可以減去一層,一個季度後就可以完全適應月球引力,所以叫減重衣。您如果不準備在月球常住,那就不用減層。”

劍雄又把另外兩件減重衣交給了劍英和張梁醫生,並告訴他們也不用減層了。

楊啟閎對劍雄說:“我打算到你母親墓地上去掃墓,你們一起跟我去。你安排一下,早一點好。”

第二天下午,劍雄預定的9座電動車按時來了。月生到學校裏上麵授課,沒能去,楊啟閎在劍雄、劍英、夢鶯和醫生的陪同下,乘電動車到開拓者陵園去。楊啟閎看到地下通道,看到陵園上空的自修複高強透明隔膜,不由得說:“這就方便多了。”

他們下車時,劍雄從車上取下一大束鮮花,莊重地放在母親墓前高強透明隔膜邊上的石階上。楊啟閎走過來,透過隔膜清楚地看到他愛妻的墓碑。

柳黃夢鶯看到又來了一輛電動車,車上下來兩個人從後備箱裏取出一個花圈,抬著朝這邊走來。她小聲對楊啟閎說:“爸爸,您看那邊有人好像要到我們這裏來。”

楊啟閎和劍雄、劍英順著夢鶯指的方向看過去,隻見那兩人抬著花圈徑直過來了。

那兩人走到李玉莪墓前,恭恭敬敬地把紮滿鮮花的花圈安放在那束鮮花旁邊的石階上。其中一位年長的對楊啟閎說:“您就是楊老吧,我們受小愛德華·弗裏曼的委托,特來向月球開發的先驅李玉莪奶奶敬獻花圈,並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

說罷,他倆對著李玉莪的墓碑低頭默哀。

楊啟閎對這突如其來的舉動深感意外,因為他一直認為小愛德華對地球人抱有成見,因而對他這個主張地月和諧相處的人也不會尊重。從眼前的事來看,雖然還不能改變楊啟閎對他的看法,但楊啟閎覺得不論小愛德華出於什麼動機,至少還是講禮貌的。想到這裏,他對來人說:“請你們轉告小愛德華,謝謝他的好意,改日我還要到他府上拜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