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台灣因亞投行調整傲嬌心態(1 / 3)

接受兩岸現實 權衡利害得失

要聞

作者:吳亞明 王鳴蔚

未能成為亞投行創始成員,台灣怎麼辦?這一問題14日困擾著台灣。台“行政院長”毛治國當天到“立法院”接受質詢,聲稱要在“尊嚴、平等”的原則下成為一般會員,否則“寧願不參加”。台當局的立場帶著幾分尷尬,幾分惱怒,還有幾分無奈,而台灣社會則像以前一樣,分裂成幾大陣營,爭論不休。台灣“如同泡個溫泉,卻發生褲子被拿走,進退維穀的窘境”,民進黨如此嘲諷馬英九。國民黨主席提議台出資20億美元參與亞投行,但馬上被罵成“像揮霍的富二代”。 對於台灣島內的紛紛擾擾,有台灣“立委”稱,大陸已經是世界的一大部分,台灣要加入一個沒有中國大陸的世界這種世界是不存在的。台灣反對這,反對那,“隻是自己在邊緣角落自己玩得很開心”。

馬英九夜宴政要商討對策

據台灣“東森新聞雲”報道,“行政院長”毛治國14日完成第一次“立法院”報告及總質詢,為回應加入亞投行等事件,毛治國首開先例,邀請“外交部長”林永樂出席經濟組的質詢。毛治國稱,爭取加入亞投行一事,會在“立法院”的監督下,爭取台灣最大利益,“將來選擇權還是在我們手上”。未來是否增資,將透過預算編列程序,經評估後還需“國會”同意,才可能增資。

毛治國還談到台灣到底要投入多少資金到亞投行。他表示,亞投行最初可能以100億美元為實收資本額,到時台灣考慮的金額說不定是2億美元。如果之後放大到1000億美元,台灣再考慮加碼。“立法院長”王金平14日上午表示,參加亞投行有兩層意義,一是參與國際組織,另一是參與銀行投資。如果希望兼具,投資金額就大一點,如果隻是以參加國際組織為主要目的,那當然另作考慮。

台“財政部”14日表示,台灣雖未能成為亞投行的創始成員,但若以“中華台北”名稱爭取成為一般會員,屆時台灣代表仍可成為亞投行理事並擁有投票權,“財政部”評估台灣成為亞投行一般會員的幾率極大。

台當局的立場是經過連夜協調達成的。馬英九13日晚間專門宴會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立法院長”王金平、“行政院長”毛治國,以及部分“立委”等,商討如何加入亞投行。據《自由時報》14日報道,馬英九在席間表示,必須在第一時間表達台灣要參加亞投行成為創始會員的意願,若沒有爭取到創始會員,還是要持續申請加入,讓大陸知道台灣有意願加入成為會員。接下來將持續研議台灣加入的出資金額及名稱,由“行政院”跨“部會”研議。

朱立倫14日上午市政會議後接受采訪時表示,13日晚他與馬英九、王金平討論兩部分議題:第一,台方爭取加入亞投行,“中華台北”是底線,是必須的堅持。第二,對於投資金額,根據以往加入亞洲開發銀行或其他國際組織,都是依照各方GDP比例。朱立倫表示,將全力支持台能夠成為亞投行一般會員,因為參與亞投行的最重要目標,除了未來在運作上尊嚴平等,同時讓台灣和企業可以參與各地投資和建設,讓企業有更好的商機。

各方七嘴八舌

台當局申請成為亞投行創始成員時,島內“綠營”就進行批判。現在申請失敗,更是激起一片冷嘲熱諷。

據台灣《中國時報》14日報道,台聯黨主席黃昆輝痛批馬英九當局“賠了國格又遭打臉”、“熱臉貼冷屁股”,委屈無法求全。台聯黨還要求台當局勿再提出申請。

民進黨“立委”陳其邁質疑稱,在亞投行的問題上,馬英九一頭熱的結果,導致現在麵臨如同泡個溫泉卻發生褲子被拿走,進退維穀的窘境。

國民黨籍“立委”蔡正元則怪美國耽誤了台灣的事兒。他說,台灣在去年底就開始評估加入亞投行,但台“外交部”收到美國的旨意,不讚成台灣參加。然而,突然英國宣布參加亞投行後,形勢劇變,台灣卻連個聯絡窗口都找不到,事前的溝通工作都被美國耽誤了。

未來台灣怎麼辦?各方更是七嘴八舌。台灣《民報》14日評論稱,亞投行事件表明,“台灣的國際社會空間仍脫離不了北京的政治支配運作”,台灣籌碼不多,除了經濟條件,在政治上仍有力量打長遠之仗,但前提是“必須有共同一體的台灣意識”。

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賴怡忠14日在“台灣如何麵對亞投行”的座談會上聲稱,美國吃了悶虧後,一定會有反製亞投行的行為。台灣應該與美日溝通,在亞銀、世行、IMF等機構內尋求提升台灣的地位與經濟機會,而不是期待加入一個未來屬未知數的亞投行。

“如果因為政治恐懼而拒絕亞投行,台灣吃虧更大”,台灣《旺報》則提出相反的觀點,認為台灣不缺資金,也是亞洲的一員,積極參與亞投行,從務實的角度,絕對是利大於弊。如果因恐懼政治因素而裹足不前,隻怕是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