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陵電力局工作走在全省、全區同行前列,但他們並不滿足,有關負責人充滿信心地說,黃陵電力事業的前景是光明的。黃陵地下有幾十億噸優質煤,煤轉電已成為未來黃陵電力事業大發展的突破口。對這一點,我們充滿信心。他還說,如今有的煤轉電工程已經開始實施,有的還在論證中。黃陵的明天,不但自己能全部解決自己的用電問題,還將在不遠的將來,把來自民族聖地的電流,傳遍神州大地。
黃陵迅猛發展的郵電通信事業,令世人刮目相看。在“八五”期間,黃陵郵電實現了電話交換數字程控化、長途傳輸光纜化,同時在陝北率先開通無線尋呼及移動電話業務。到“八五”末交換機總容量達到5742門,是“七五”末的3.4倍。目前電話普及率達每百人2.8部,超過全區乃至全省平均水平,並出現了電話村。僅農村電話裝機達1300多戶。“八五”與“七五”末相比,郵電固定資產達1290.28萬元,增長6.9倍,郵電業務收入達到449萬元,增長3倍,職工人均業務總量達3萬元,增長2倍,市話用戶達1768戶,增長了6倍,農話用戶增長4倍。到目前全縣共有農村交換點10個,具備了村村通電話的條件。GSM用戶和無線尋呼實現零的突破,分別達到47戶和300多個。郵政儲蓄餘額達到2174.63萬元。郵政快件、特快專遞、禮儀電話等新的業務迅速發展並形成一定規模。高速發展的郵電通信業務大大縮短了黃陵與外麵世界的距離。
黃陵縣郵電通信事業的發展,凝聚著黃陵廣大郵電職工的心血。近年來,黃陵郵電局始終把通信能力建設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局領導重視,全局上下齊心協力,加快了通信建設步伐。1994年,在全區通信建設會議之後,該局決策者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樹立超前發展意識,把建設的側重點轉向農村通信建設,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適度超前、一步到位的原則,依靠科技進步向能力要效益的指導思想,製定了通信“一網兩化”的戰略目標,促進了農村通信建設的發展。為了全麵落實省長辦公會議指示和全區農村“三通”會議精神,黃陵縣郵電局及時成立了以張立平局長為組長的農村通信建設領導小組,進一步明確了職責,把各項任務、目標落到實處。縣政府主管縣長竇建民,多次深入各基層郵電所了解情況,掌握進度,現場辦公解決了許多實際問題。今年,全區通信建設工作會議之後,地區局把該縣農村通信“兩化”建設作為全區試點之一。為了加快工程進度,節約資金,該局組織了5個精幹的施工隊,在施工中湧現出許許多多感人的事跡:市話施工隊在劉西平副局長的帶領下,頂風雨,戰酷暑,投入市話工程中。劉副局長以身作則,學著爬杆、滑板、接電纜,兩個多月的工程使他成了爬杆、接線能手。大家都說他人曬黑了,累瘦了。他笑著說,黑怕啥,黑說明咱健康。為了加快工程進度,連妻子生病也顧不上回家。在他的帶領下,市話班上半年完成了市話配線電纜延伸2.5皮長公裏,放配線電纜46條,接分線盒67個,整治用戶線1420對,發展用戶425戶,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受到用戶和群眾的好評。在這5支隊伍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由局管理幹部組成的施工隊,職工們稱之為“第三施工隊”,這支隊伍由老、中、青三個年齡段組成,有局長、管理幹部和駕駛員,由電信、郵政和後勤服務人員組成的臨時施工隊。其主要任務是承擔全縣農話交換點集鎮杆路、電纜、交換機、傳輸設備、機房和照明設施安裝、持續、發展用戶、調測等。這支施工隊雖然不是專業施工隊,但大家心裏有一個共同目標,那就是保證完成任務,創全區一流施工水平。在局長張立平同誌的帶領下,工程的速度和質量是眾所周知的,集鎮杆路和電纜接續兩天一個點。在施工中,張立平局長自始至終參加工程建設,早出晚歸,還要處理日常工作,他既要當指揮員,又要當戰鬥員,和大家一起抬杆、拉線、搬設備、運材料,髒活、重活、險活搶著幹,用自己的行動影響職工。工程開始時,他還在醫院住院治病。他放心不下,就帶著口服藥上了工地。到工地後,他早出晚歸,甚至幾天都不進家門。局辦公室主任劉永斌同誌在妻子出差的情況下,為了不誤參加“三通”建設工程,將正在發燒的孩子托給他的姐姐照料,自己一頭紮進了工地。
這就是我們平平凡凡的郵電職工,這就是我們黃土地上英雄的綠衣使者!有這樣的郵電職工,黃陵郵電通信事業必然會一年上一個台階,通信事業必然會更加興旺發達。
黃陵縣在抓好“三通”建設的同時,還下大決心,不惜資金,解決了黃陵農村水質差、群眾飲水困難的問題。
水的問題是長期製約黃陵農村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健康水平提高的突出矛盾。為了解決好這一矛盾,在中央、省、地各級政府和領導的重視支持下,該縣從1985年起在全縣開展了大搞以實現自來水為主的農村改水工程。經過10年努力工作,到1995年底,全縣共完成工程總投資1546萬元,其中縣財政投資400多萬元,建成農村飲(改)水工程164項,其中世行貸款工程103項。工程主要是泉水、深井、淺井、水窖工程四種類型,建成農村水廠164個,使全縣12個鄉鎮的142個行政村用上了安全、衛生、方便的自來水,受益戶達15307戶,其中龍頭入戶1.1萬戶,受益人數達7.6萬人,占全縣農業人口近95%,結束了祖祖輩輩長期缺水的局麵,使廣大農民群眾的吃水問題基本得到解決。黃陵縣還大興水利工程,全麵推動了農業產業化的進程。
黃陵縣“三通”工作取得了輝煌的成績,得到了省、地各級領導的一致肯定和表揚。最近,延安地區領導帶領地區“三通”辦、郵電局、電力局、交通局等單位領導,就該縣“三通”工作進行檢查驗收。大家一致認為,黃陵縣“三通”建設整體規劃科學合理,部署細致周密,資金到位高,工程質量良好。
英雄的黃陵人並不滿足所取得的成績,他們給自己立下了更高的目標,要繼續完善“三通”工程管理,加強重視環境建設,力爭成為陝北地區“三通”典型示範縣。開放開發的熱潮正在黃陵掀起,通向富裕的康莊大道正在拓寬。黃陵的今天是火熱的,黃陵的明天將會更加燦爛、輝煌。
選自1996年9月7日《陝西日報》
作者簡介:
艾慶偉,安塞人。現任《陝西日報》社延安記者站站長。
紅春,原名蔡紅春,陝西省黃陵縣店頭人。原任黃陵縣委通訊組組長,現已退休。
春梅,1963年生,陝西省延川縣人。中共黨員,大學文化程度。先後在延川縣農機局、黨史辦工作。1992年調入黃陵縣委通訊組從事新聞工作,現任黃陵縣委外宣辦、政府新聞辦主任。在從事新聞工作10多年間,采寫的新聞稿件和拍攝的新聞圖片多次獲省市好新聞獎。
雙喜,1964年出生,陝西洛川人。現供職於黃陵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春光,吳起人,1955年出生。現任《延安日報》社記者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