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建設為煤炭事業的騰飛插上了翅膀。煤城店頭的煤礦達150多個,出現了曹家峪、集賢、張灣等5個產值過1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3000元的行政村。以煤炭為主體的鄉鎮企業蓬勃發展,全縣12個鄉鎮都有煤礦,少的辦一兩個,多的三五個。各鄉鎮煤礦年創利潤少則20多萬,多則百萬元。煤炭的開發又帶動了運輸、服務業的發展,僅店頭鎮每天流動人口達兩三萬。該鎮建起各類商貿市場七八個,從業人員數以千計。全縣從事煤炭運輸的車輛不下500輛。無論是黃店路、原區複線,還是南川公路兩側,都形成了經濟開發帶的雛形。飯店、商店、旅店、修理部、加油站應有盡有,公路兩側的高效農業開發方興未艾。
有了公路就更有希望脫貧致富。大路大富,小路小富,無路不富,這已成了黃陵的共識。在抓好通往煤城店頭公路建設的同時,縣上還采取得力措施狠抓縣鄉道路和鄉村道路建設。按4:4:2的比例,縣、鄉和群眾籌集鄉村道路建設款,一些比較貧困的鄉村和一些控製工程由縣上投資。此舉極大地調動了各方麵修建公路的積極性,形成了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的可喜局麵。據不完全統計,從1990年到1994年,全縣共投資1825萬元,新修、改建鄉村道路31條,共233公裏;建橋35座,使全縣191個村都通了汽車。1992年至1994年,縣財政投資530萬元,使侯莊、田莊、阿黨三個鄉鎮通了油路。
在黃陵,你到處可以看到,縣上把修公路和產業開發緊密結合起來抓。黃(陵)直(羅)路橫穿隆太原,黃(陵)石(堡)路跨侯莊原,桐(樹底)店(頭)路穿越隆太原連倉村原。縣鄉道路已呈網狀化分布。在興建公路的同時,公路兩側產業也在形成。這些原區恰恰是高效農業開發區,全縣5300多公頃蘋果、667公頃烤煙全在原上。沿沮河川從店頭到秦家川,黃店公路和210國道的近50公裏道路兩旁,是1000棚大棚菜和萬畝蔬菜基地。縣城所在地是旅遊商貿區,黃帝陵一期整修工程已竣工,中華萬歲祭園已進入招商引資階段,一批為旅遊配套服務設施已建成。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隨著四通八達的公路建成,必將全方位推動黃陵旅遊業的發展,為黃陵旅遊業帶來美好燦爛的前景。
公路的興建,交通的繁榮為黃陵縣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95年與1990年相比,全縣工農業總產值由134940萬元增加到139917萬元,縣財政收入由2121萬元增加到472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由621元增加到1168元。
黃陵縣的公路等級,每平方公裏擁有公路裏程都遙遙居於全區前列。在黃陵縣的公路建設上,除了縣委、縣政府及各級領導的重視,還傾注了一批“老交通”的心血與汗水。原縣交通局局長寇保珍,在交通戰線上幹了30多年,他任交通局長10多年,正是黃陵縣公路大發展時期。修建黃店原區複線公路時,銀行貸款到不了位,為了落實貸款,他一個月跑過10趟西安。他為修路籌資不知吃了多少閉門羹。每年臘月二十五以後,人們普遍關心的是如何過好年,但寇保珍卻更忙了,他到省交通廳、公路局及有關銀行單位彙報工作,聯係項目。他是一個有遠見的領導,在他任職期間,投資數10萬元,組建了一支機械化施工隊。這支施工隊成為黃陵“三通”建設隊伍中的一支勁旅。
縣交通局副局長宋乃榮,今年48歲,是一名工程師。或許是長年接受太陽紫外線照射的緣故,他臉色黑黑的。他22歲就當了養路工人,靠著勤奮,成了一名技術人員。黃陵縣管公路的測繪都沒離開過他。店頭南川公路就是由上級部門委托他帶著局裏的技術人員搞的設計。這條公路和黃店原區複線公路及黃石路的建設,他都擔任技術總監,每天堅持在工地工作10多個小時,從沒有星期天和節假日。在修築店頭南川公路時,他斷斷續續拉了一個多月肚子,但他沒有休息一天。工人們說,老宋的夢想在公路上,公路就是他的命。
地方道路管理站站長侯本華,這位52歲的山東大漢,與公路整整打了35年交道。他當了站長以後,仍然成天泡在公路上,還經常和道班工人們同吃同住。公路三分修七分養,老侯成年累月工作在第一線,由此掌握了路況也掌握了道班工人們的思想狀況。黃陵縣好路率連續5年以兩個百分點遞增,去年已達74%,多年居全區之首。應該說,這裏麵也有老侯的一份功勞。
現任交通局局長劉清元,是一位有抱負的實幹家。他曾當過鄉鎮領導,對公路建設的重要性,也許認識得更為深刻。他一上任,就一心撲在公路建設上,搞調查,跑項目。他有著更為宏偉的構想。他說,要繼續抓好已定下的項目,要在公路的高標準上狠下工夫,一定要使黃陵的公路建設與它所處的曆史地位相一致。
三
電是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命脈之一。電力水平的高低幾乎決定了當地經濟建設的發展。黃陵縣在“三通”建設中,始終把電作為重中之重來抓。
黃陵縣電力局是個老先進單位,該局廣大職工曾為黃陵的電力發展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1992年,黃陵縣率先在全省實現村村通電,成為聞名全省的農村通電“狀元”。該縣綜合供電能力也處在同行業領先地位。該局曾多次受到西北電管局及省、地領導的表彰獎勵。截至“八五”末,該縣除擁有地區管轄的35千伏、110千伏三條輸電線路外,縣上還建成6-10千伏配網線路9條,總長488.8公裏,建成35千伏變電站4座、110千伏變電站1座,變電容量達1500X2千伏安,使農網布局趨於合理,供電能力不斷提高。1995年,售電量達2456萬千瓦時,銷售收入達638.77萬元,分別是“七五”末的175%、200%,供電可靠率達96%,設備完好率達98%,創連續安全運行530天的曆史最高水平。電力事業的發展,大大促進全縣經濟的發展。黃陵縣政府領導對記者說,黃陵縣的經濟發展,其中有著黃陵廣大電力職工不可磨滅的功勞。
在黃陵采訪,黃陵電力職工的服務給記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們不以自己的行業優勢而高高在上,他們始終堅持“人民電力為人民,黃陵電力為黃陵”的宗旨,開展優質服務。哪裏有機聲隆隆的工廠,哪裏就有電力職工忙碌的身影。他們除經常組織廣大職工學習有關電力知識外,還組織廣大職工深入工廠、農村與工人、農民交朋友,了解用戶情況。該局負責人說,製度上牆容易,但如何真正落實才是根本。他們讓廣大職工真正從感情上、思想上參與到黃陵火熱的經濟建設中去。讓職工認識到工廠和農村的事就是自己的事,那樣服務才能趕上去。他們還根據該局的具體情況,出台了一係列獎罰製度。遇獎、遇罰,看製度,不用上會研究。黃陵縣電力局的這些行之有效的作法,大大推動了該局各項事業的全麵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