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生 孫文珍 王春梅
引子
巍巍橋山風景異,滔滔沮水催春來。
龍的故鄉迎來了又一個鮮花盛開的春天。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源頭,在聞名遐邇的海內外華人尋根祭祖之地,在安葬著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這塊熱土——黃陵縣,龍的傳人又擂響了催征的戰鼓,迎來了一場繼往開來、萬馬奔騰的巨變。新一屆黃陵縣委、縣政府科學決策,強力推進,正帶領13萬龍鄉兒女,圍繞“煤炭強縣、果業富民、旅遊帶動、跨越發展”新的奮鬥目標,開始了“十一五”時期的新跨越!
跨越,意味著向新的高度、新的目標衝刺;
跨越,更意味著超越自我、頑強拚搏的一種品格。
在“十一五”開局之年,新一屆黃陵縣委、縣政府、人大、政協四套班子的領導精誠團結、和衷共濟;黃陵縣幹部群眾同心同德、奮發進取,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全麵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贏得了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大發展。2006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17.8億元,同比增長10.1%;財政總收入完成3.02億元,增長28.3%,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54億元,增長22.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7836元,增長15.2%,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990元,淨增300元。以煤炭、蘋果、旅遊為主的三大產業快速發展,縣域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同時,“黃帝陵祭典”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黃陵縣被命名為“中國黃帝祭祀文化之鄉”,打造民族聖地的理念已深入到每個龍鄉兒女的心中。
依托四大資源優勢,實現大跨越、大發展目標
地處陝西省中部、延安地區南部的黃陵縣,具有得天獨厚的綜合發展優勢。縣委書記曹明周在談到黃陵的發展優勢時如數家珍:第一,黃陵有充足的煤炭資源,總麵積約1150平方公裏,總儲量約27.3億噸,豐厚的自然資源是黃陵發展的先決條件之一。第二,名冠天下的黃帝陵,是國務院公布的古墓葬第一號和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天下第一陵”之美稱。簇擁黃帝陵的八萬餘株古柏,為全國最大的古柏群,是凝聚中華心魂的稀世瑰寶。獨特的人文資源成為黃陵發展的又一優勢。第三,黃陵有良好的發展農業生產的資源優勢。黃陵縣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降雨適中,在2292平方公裏的總麵積上,覆蓋著70%的森林,是陝西五大林區之一。另外,黃陵也是世界蘋果最佳優生區之一,是陝西省優質蘋果生產基地之一,全縣蘋果麵積已發展到15萬畝。第四,210國道、西延高速公路、西延鐵路穿境而過,為黃陵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服務,也成為黃陵發展的助推器。
新一屆縣委、縣政府班子清醒地認識到,“十一五”時期是黃陵實現跨越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國際國內經濟的進一步融合,為加快發展提供了寬鬆的外部環境;“西部大開發”戰略繼續推進和省市大力支持縣域經濟跨越發展,為全縣爭取項目和資金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全球性的能源緊缺和旅遊業的蓬勃興起,為發展能源化工業和現代旅遊業提供了難得的市場機遇。隨著黃延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車,南溝水庫、礦業公司二號井和建莊井田等重大項目相繼實施,加快發展的累積效應將日益顯現。但從另一方麵講,“十一五”時期也是黃陵實現跨越發展的矛盾凸顯期。全球經濟一體化既帶來加快發展的機遇,也帶來更大範圍的激烈競爭,特別是國家提高煤炭開采準入門檻,重點發展國有大中型煤礦,煤炭產業麵臨的壓力越來越大。從全縣的綜合形勢來分析,黃陵仍然是一個欠發達縣份。經濟結構性矛盾突出,以煤炭為主的初級資源輸出型經濟麵臨的壓力和風險較大;經濟社會、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科技、人才、資金等生產要素短缺;基礎設施薄弱,就業壓力加大,各類社會矛盾增多,維護穩定、促進和諧的任務還十分艱巨……
資源優勢與困難問題並存!發展機遇和時代挑戰並存!
如何在新的曆史時期,守好延安的南大門,建設好民族聖地,做大“跨越發展”這塊大蛋糕,成為新一屆縣委、縣政府麵臨的一個重大課題。
“站在新的曆史起點和發展平台上,我們必須保持清醒頭腦,科學定位,超前謀劃,搶抓機遇,乘勢而上,以飽滿的熱情和昂揚的鬥誌,努力譜寫我縣跨越發展的宏偉篇章。”2006年10月22日,在縣十四次黨代會上,縣委書記曹明周向全縣幹部群眾敲響了跨越發展的戰鼓。隨後,縣委、縣政府領導班子深入基層,開展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在充分肯定了縣十三次黨代會以來黃陵大力實施“生態立縣、產業強縣、科教興縣”經濟發展戰略取得輝煌成就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了跨越發展的新舉措:聚集產業發展優勢,全麵提升縣域經濟的綜合實力;聚集發展條件優勢,全麵夯實縣域經濟的發展基礎;聚集體製機製優勢,全麵增強縣域經濟的發展活力;聚集協調發展優勢,全麵建設以人為本的和諧社會;聚集黨建工作優勢,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並提出了大力實施“煤炭強縣、果業富民、旅遊帶動、跨越發展”的經濟發展戰略,以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和城鎮化進程,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的新黃陵。
“至2010年,全縣生產總值達到26.7億元,年均增長12%;財政總收入達到5.1億元,年均增長16.7%,地方財政收入達到2.5億元,年均增長14.7%;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000元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0000元以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控製在5‰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製在4.5%以內。產業結構趨於合理,增長方式明顯轉變,社會事業快速發展,人民生活質量全麵提高,經濟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和諧社會建設深入推進,力爭把黃陵建設成為經濟強縣、旅遊大縣和文化名縣。”
這既是奮鬥的目標,也是催征的戰鼓。隨著這些奮鬥目標在未來五年的逐一實現,具有“民族聖地”美譽的黃陵將成為陝西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又一個新崛起!
實施“煤炭強縣”戰略,發展工業支柱產業
“千裏黃土下,安然藏烏金。一朝被開發,造福後來人。”炎炎夏日,行走在黃陵縣的店頭、腰坪、雙龍、倉村四個鄉鎮1150多平方公裏的土地上,塬麵開闊,山清水秀,村莊有序排列,莊稼蓬勃生長,車輛來回穿梭,群眾安居樂業,到處呈現的是一派自然、祥和的現代農村圖景。然而,你也許並不知道,就在這青青山野的黃土層之下,深藏著豐富的烏金寶藏,已探明煤炭儲量達27.3億噸。是全國重點產煤基地和陝西四大煤田之一。黃陵的煤炭具有中灰、低硫、低磷、高發熱量的特點,是優質的動力用煤和生活用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黃陵縣僅有3戶私人開采小煤窯,1956年黃陵縣人民政府把3戶私人小煤窯合並為“黃陵縣公私合營七裏鎮煤礦”,1958年,改名為店頭煤礦,第一個煤礦就這樣誕生了,年產1.88萬噸。改革開放以來,深藏的烏金得到了大力開發,源源不斷流向沿海,走出國門。近年來,隨著煤炭資源的大力開發,黃陵已成為全國100個重點產煤縣之一,延安市南部唯一的產煤大縣,目前縣境內有省、市屬煤礦6個,地方煤礦32個。縣境內原煤年產量達1200萬噸,煤炭產業已名副其實的成為全縣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成為黃陵財政的主要來源。黃陵縣第十四屆人代會明確提出“煤炭富縣”,把煤炭產業作為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中之重,到2010年,使全縣所有礦井實現安全質量標準化達標,縣境內省市縣企業煤炭年生產能力達到2200萬噸,煤炭產業增加值達到14.5億元以上,進一步夯實跨越發展的產業支撐。
然而,在國家提高煤炭開采準入門檻,重點發展國有大中型煤礦、關停小型煤礦的大形勢下,要實施“煤炭強縣”戰略,順利實現2010年目標,黃陵煤炭產業開發的出路在哪裏?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是擺在新一屆縣委、縣政府又一重大課題。於是,他們下煤礦,找專家,在充分調研、考察、論證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套超常規發展思路:
一是在煤礦標準化建設上下工夫。引導支持規模礦井和大儲量礦井加快安全設備設施的更新改造,大力推廣應用采煤新技術、新工藝,全麵實施煤礦雙電源和監控係統建設,不斷提升裝備現代化、係統自動化、管理信息化水平,力爭五年內全縣所有礦井實現安全質量標準化達標。
二是在煤炭產能建設上求提升。做好煤炭勘探權登記工作,加大新煤田勘探力度,進一步擴充煤炭資源,挖掘煤炭生產潛力。堅持依托大礦、支持大礦的原則,優化整合小型礦井,新建、改擴建標準化大中型煤礦,全力支持黃陵礦業公司1000萬噸二號井、建北300萬噸和建新150萬噸礦井建設,抓好南川一號、二號礦續建工程和金龍公司三號井建設,促進大礦規模化、集團化,全麵提升煤炭生產能力。到2010年,縣屬企業煤炭生產能力達到450萬噸。
三是在煤能轉化和煤化工上求突破。進一步拓展洗煤精選加工,力爭五年內使全縣煤炭年洗選能力達到300萬噸;大力推進煤能轉化,積極實施煤電轉化項目,引進和發展煤化工項目,抓好相柳坑口煤矸石電廠、建新煤礦180萬噸冶金焦、10萬噸甲醇和2×1.2萬千瓦煤矸石自備電廠等項目建設,拉長產業鏈條,提高經濟效益。
圍繞著這個發展思路,2006年以來,新一屆縣委、縣政府領導班子到任後,繼續推行了縣級領導聯礦、煤炭局領導包礦、安檢員駐礦製度,縣上專門召開常委會,研究製定出台了《縣級領導聯係煤礦包安全生產工作製度》。製度規定:每名縣級領導聯係1——2處礦井,每季度深入所有聯係的煤礦檢查不少於一次。重點監督檢查煤礦安全管理機構建立健全情況,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責任製落實情況,煤礦企事業規章製度執行情況,行業管理部門監督和技術服務情況,相關部門依法行政情況和煤礦企業經營狀況。全縣31名縣級領導走出機關,深入礦井采掘一線,抓安全,搞調研,為煤炭產業的開發傾注了全部心力。
煤炭產業作為黃陵縣經濟發展的命脈,其安全生產直接關係到全縣經濟健康快速發展和社會的穩定。在經曆了“9·15”瓦斯事故後,黃陵煤炭產業一度受到重創。為了使煤礦盡快恢複生產,朝著安全、有序、高效的方向發展,縣委、縣政府認真汲取教訓,“警”字當頭,斥資1550萬元開展了煤礦安全生產專項整頓,加大了基礎設施的投入,全力以赴建設瓦斯檢測係統和雙回路供電係統在煤礦安全生產中的投入運行。
與此同時,認真落實國家關於煤炭資源整合的有關規定,逐步關閉淘汰、優化整合生產工藝落後、不符合安全標準的小型礦井,新建、改擴建一批標準化大中型煤礦。2007年上半年,圍繞著煤礦資源整合、新礦井建設等重點工作,黃陵縣在煤炭資源開發中重點抓了建莊井田的開發建設、煤礦瓦斯監控係統工程、煤礦雙回路建設項目、煤台儲煤廠技改工程、金龍煤炭有限公司三號井建設項目等重點工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