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優質的煤炭資源,做好煤炭產業發展的文章
黃陵煤炭產量雖然急劇下降,但作為一項產業過去是、將來很長一個時期仍是縣上的支柱產業,必須保持煤炭的穩定生產。縣上明確“穩定支柱、優化結構、深化改革、提高效益”的指導思想,實施“穩煤促酒,開發建材”的發展戰略,使煤炭生產穩定在300萬至400萬噸,產值在2.5億元的水平上。為此,縣上專門出台了《穩定煤炭工業的實施意見》,在“穩”字上大做文章。
煤炭生產的首要問題是安全生產。因為鄉鎮煤礦多,設施達不到要求,他們下狠心關閉了不少小煤礦,盡管對產量影響很大,但絕不手軟。煤炭行業主管部門和煤礦企業認真貫徹執行《煤炭法》和煤炭行業的各項法律法規,做到依法辦礦、依法治礦,不斷強化安全管理,促進安全生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製,加大安全監督檢查的工作力度,重點做好瓦斯、煤塵防治工作,杜絕了重大惡性事故的發生。
穩定煤炭就要創造良好的營銷環境,既要擴大用戶,又要保證運輸暢通,在這方麵,縣上可以說從上到下齊心抓營銷。年輕的縣長趙輝遠為煤炭營銷不辭勞苦竭盡全力。每年兩次的全國煤炭訂貨會他都親自出馬,在會上左右穿梭,加深與用戶的感情投資。他還率隊到徐州、杭州、寧波、武漢、南陽等大中城市走訪用戶,征求意見,深受用戶稱讚。同時,他還想方設法做好煤炭運輸的協調工作,不時跑鄭州鐵路局、省煤炭運銷集團公司,積極爭取運銷計劃。目前,全國煤炭鐵路運銷普遍下降,而黃陵縣卻在上升。過去每年鐵路外運隻有60萬噸,黃陵縣去年達到70萬噸,今年可達80萬噸。在政府努力的同時,縣上還采取各種措施,加強銷售隊伍建設。煤炭生產企業的銷售人員數量占到職工人數的10%-25%,經營企業的銷售人員占到50%-70%,還充分發揮了個體煤炭經銷戶的作用。通過上下的共同努力,不僅鞏固了省內有渭化、寶二等大用戶,還開拓了華中市場,基本遏製住煤炭持續下滑的勢頭。
由於多種因素,煤炭企業舉步維艱。縣上根據政策變化適時作出決策。過去縣上煤檢站收費較高,是黃陵縣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噸煤收費18元。為了讓利給企業,縣上把噸煤收費降到12.35元,支持了煤礦正常生產。
近來,黃陵縣又把目光盯在煤炭轉讓上。他們想在煤炭的深加工上下工夫,走煤炭綜合開發之路。他們積極創造條件,促進相柳坑口電廠實施,實現煤電就地轉化。同時引進科技成果,促進煤炭深度加工,保證煤炭產業能夠持續穩定發展。
依托獨特的人文資源,做好旅遊開發的大文章
黃陵作為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陵寢所在地,是華夏五千年曆史文化的源頭,是海內外炎黃子孫謁陵祭祖的民族聖地;縣境西部子午嶺森林,山巒起伏,風光綺麗,是鑲嵌在黃土高原上的一顆綠色明珠;南北塬區雄渾粗獷的黃土風貌,多姿多彩的黃土風情,蘊涵著深厚的黃土文化內涵。獨特的人文景觀和頗具特色的自然景觀,奠定了黃陵縣旅遊業不可限量的開發價值和廣闊的發展前景。黃陵縣的決策者們清楚地認識到,旅遊是黃陵未來的支柱產業,從現在起就要不斷加大這方麵的工作。他們按照“理順體製、增加規模、強化管理、提高效益”的原則和“依陵廟、興旅遊、帶三產、壯財源”的工作思路,集中社會各方力量,高起點規劃,高層次建設,高水平管理,高效益運轉,實現了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同步增長。
條塊分割,多頭管理,是製約黃陵縣旅遊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為了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符合黃陵實際的旅遊管理體製,2001年出台了《黃陵縣旅遊管理體製改革方案》,按照“精簡、高效、務實”的原則,對原有的旅遊、文物、祭陵、黃帝文化研究等相關單位進行了調整和重組,在原文管所基礎上的組建了“黃帝陵管理局”,對原旅遊局賦予文物管理職能,組建了“黃陵縣旅遊文物局”,同時運用競爭上崗的辦法調動了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使各項工作迅速轉入正軌。
黃陵縣旅遊文物局局長李蕭介紹說,為了改變景點單一、旅長遊短、綜合收入低的狀況,今年由旅遊公司策劃、組織建設了“湖濱公園”,增加噴泉和水幕電影等觀賞遊覽項目,既保護了景區周邊生態環境,又增加了景點。旅遊業由客源流動帶動消費、創造利潤的經濟產業,客源的不斷增長是旅遊業效益增長的前提和保障,同樣重視了市場的營銷開發。今年縣上加大了宣傳促銷活動:一是立足黃陵組織形式多樣的對外宣傳活動,特別是利用清明節公祭、重陽節民祭以及銅黃一級公路開通等有利時機加大宣傳。二是由縣上領導親自帶隊組團前往華東、東南沿海及周邊省市,舉辦說明會、推介會,提高黃陵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三是印製大量宣傳圖冊、書籍、光盤等資料。通過上述措施,客源人數不僅大量增加,而且客源構成發生了合理變化。據旅行社外聯接團資料顯示,1999年的團體遊客中,省外遊客占40%左右,今年上升到60%,且廣東一帶的遊客居多。1999年門票年收入隻有750萬元,今年可接近1400萬元。
在黃帝陵廟景區周圍參觀,有一個突出感受,就是與其配套的服務設施日臻完善。廟東南的三角區,原是一些破舊的房屋,裏麵是小飲食攤點,不但飯菜質量低,衛生狀況極差。現在,一座造型別致的新樓拔地而起,裏麵正在緊張裝修。據介紹,這是一座多功能的綜合服務樓,集吃、住、行、遊、購、娛為一體,將為旅客提供優質的服務。
充分發揮“民族聖地”的市場效應優勢,做好以城鎮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文章
記者曾多次來過黃陵,毋庸諱言,過去的黃陵縣城建設與“民族聖地”的獨特地位很不相稱,狹窄的街道兩旁大多是七扭八拐的平房,沒有什麼現代化建築,到處髒、亂、差。遊人們曾說過:“沒到黃陵一輩子遺憾,來了黃陵遺憾一輩子。”這話讓每一個黃陵人都聽得心痛。這次到黃陵耳目一新,環城路上不僅全部硬化,還栽植了行道樹和交通標誌牌,每到夜晚,點亮工程把黃帝陵廟和環城路照得如同白晝,成為夜間美麗的景觀。集商貿、旅遊、居住為一體的黃花小區,樓房鱗次櫛比,給山城增加了現代氣息。特別改造後的中心廣場,全部用大理石鋪築,又辟出綠色的草坪,裝飾了彩燈,成為省內縣城最大華麗的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