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一 追思祖父段祺瑞(1 / 2)

段慧敏

段慧敏,1938年出生,段祺瑞最小的孫女,退休前在天津化學試劑一廠工作。

今年適逢我的祖父段祺瑞誕辰一百五十周年,由彭秀良先生撰寫的《段祺瑞傳》也即將由中華書局出版。在此書即將付印的時候,作者和出版方邀請我作為祺瑞公的後人,寫一點感受。為此我很感謝。感謝社會各界對我祖父及我們家族的關心;感謝現在社會昌明,可以客觀地討論我祖父的得失短長;感謝研究人員抽絲剝繭、正本清源,從浩如煙海的史料中還原出曆史真相。

我出生時祖父已經過世,所以關於他的事情我大部分是從父母和哥哥姐姐們的談論中了解到的,很早就知道他曾任過三屆民國總理,一屆臨時執政,享有“三造共和”的美譽。後來上學,得到的又是截然相反的評論,主要就是“軍閥”、“賣國”等。這讓我很困惑,不知祖父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慢慢地,我也變老了,血緣親情驅使著我去了解祖父更多的信息,甚至想走進他的內心,看清他的想法,全麵立體地了解他。好在隨著社會日漸進步,很多史料逐漸披露,以前的一些研究“禁區”也逐漸開放,對曆史人物的評價也變得客觀公允,我也才能以獨特的視角,思考祖父的為人為政。

祖父作為一個政治人物,其當政期間的是非功過,還是留待學者和曆史去評價吧。但在我看來,至少有部分事情還是有利於曆史進程和國家的整體利益的,比如說“三造共和”,比如說對德宣戰。“三造共和”是祖父對中國近代曆史的重大貢獻。聽老人們說,祖父一生最得意的事情就是“三造共和”之馬廠誓師,討伐張勳複辟。

對德宣戰是祖父一生最欣慰的事情。作為軍人,成功爭取中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不僅讓中國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更為中華民族的崛起奠定了基礎。祖父的性格就是對的就堅持,誰反對也不行,即便靠“府院之爭”爭來的權力無法實施也無所謂。此事當時就連他最信任的徐樹錚也不太讚同,但後來理解了老師的前瞻性,還借助“一戰”戰勝國的威名,收複了蒙古國土。

作為政治人物,在清末民初貪腐橫行、人心不古的混亂時代,祖父在人品上的表現堪稱傑出。祖父一生最自豪的事情就是被公論稱道為“六不總理”,即不抽、不喝、不嫖、不賭、不貪、不占。早歲就聽母親描述過,祖父不僅自己不收禮,就連家中的門房都不能收門包。每逢年節,外省官員要給京官送禮,這還是清朝時期留下的規矩。當時但凡送到段公館的物品,都要由門房放在內客廳門口的條案上,等祖父親自過目。他總是很仔細地察看,然後挑一兩件不值錢的東西收下,其餘的原封退回。家裏人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齊燮元送來了二十多樣禮物,其中最昂貴的是鑲嵌多種寶石的幾扇圍屏,五光十色,非常漂亮,大家都喜歡,但祖父看後仍是給退回了。就連張作霖來北京看他時送的江魚、黃羊等土特產,他也是隻留下兩條江魚而已。倒是馮玉祥送來的一個大南瓜他收下了,說是不能再切了。我們將此品格視為是我們段家的驕傲和家族的家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