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健全的人都可以開口說話,隻是有說好說壞之分,但是並不是所有健全的人都可以演講,因為演講不僅需要勇氣、信心,還需要一定的文化、知識、語言等方麵的修養,更需要掌握一定的演講方麵的專業技巧,因此人們才把演講看做是一門藝術,一門較高級的口語表達方式。演講既然是一門藝術,那麼從事藝術工作的人,就需要這方麵的獨特才能。所以說,開口說話容易,登台演講就難了。但是,我們也並不認為演講才能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天才,而是人們通過後天的努力鍛煉培養起來的素質,它是人們後天可以習得的一種才能,那麼要想學習演講,掌握演講的才能,我們首先要明了的就是:
一 什麼是演講?
演講又可以叫做講演、演說。“演講”這一概念,最早見於古希臘的荷馬史詩,而在我國“演說”一詞則較早見於《北史?熊安生傳》中:“公正於是有所疑,安生皆為一一演說,鹹究其根本。”古今中外,湧現出了大批的演講家和演講理論家,這些大師們對什麼是演講或說演講的本質到底是什麼都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討。有人說:“演說者,運用姿態聲音,以感動聽眾?之有組織之陳述也。”也有人說:“什麼是演講?我們拿三句話來形容它:廉價的宣傳品,有聲的文章,多波瀾的流水……故,演講是語言和動作配合表達的一種宣傳品。”還有的人說:“演說,不過是說話的放大而已。”等等,這些闡釋中有它的合理成分,但是由於曆史和論述者的局限,這幾種對演講本質的論述,都沒能揭示出演講的本質到底是什麼,但是它們卻給我們後人繼續探究“什麼是演講?”提供了借鑒和基礎,從這些前人的總結概述中我們不難發現,演講構成的四大要素:即演講的主體也就是演講者,演講的客體也就是演講的聽眾、演講主、客體溝通的手段也就是有聲語言和無聲語言、演講的場合也就是演講時的時間和環境,這四個方麵可以說是任何一次演講都不可缺少的構成要素,因此,我們考察演講的本質時就應首先從這四個要素人手,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抓住演講的本質,達到真正明了什麼是演講的目的。
演講的主體
演講的主體指的是進行演講的演講者,演講在演講客體中產生什麼樣的反映,達到什麼樣的目的,在演講中使用什麼樣的方式,選擇什麼樣的場合可以說演講的主體往往起著主導的作用,因此演講主體在演講中起著關鍵的作用,演講主體直接影響到演講的效果,因此一個好的演講者一定要充分地認識到這一點,嚴格要求自己,認真準備演講,使演講達到最高的境界。
演講的客體
在演講中的客體也是與演講主體相對而言的,指的是演講中的聽眾。
我們都知道,演講雖然不像交談、論辯那樣具有交流的強烈相向性,但是演講也是一種人與人的溝通手段,既然是溝通,它就具有雙向性的特點,而且演講的真正目的在於感染人、鼓動人、說服人,演講者是要通過演講這種較高層次的傳達手段將自己的思想、感情、觀點,傳達給聽眾,使聽眾或使其知、或使其信、或使其激、或使其動、或使其樂,如果我們的演講者不能做到這一點,那麼演講也就失去了意義。因此,我們在探究演講的本質時就不能拋開聽眾——演講的這一客體而不顧,聽眾是我們每一個演講者必須進行研究的對象,也是我們演講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主、客體溝通的手段
演講的溝通手段主要依賴於有聲語言和態勢語言。
有聲語言是演講活動最主要的物質表達手段,是演講者賴以表情達意的最主要的物質載體。它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是聲音,一是語言。演講者主要通過有聲語言將自己的思想、情感、觀點傳遞給聽眾,訴諸聽眾的聽覺器官,從而達到演講的目的。因此,我們說演講中的有聲語言的傳遞是演講溝通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手段。
態勢語言也有人稱它為無聲語言,態勢語言在演講中起著輔助有聲語言進行溝通思想情感的作用。它是演講者在表達情感、闡釋思想時自覺或不自覺表現出的一種姿態、動作、手勢、表情等,這些態勢語言直接訴諸聽眾的視覺,它們輔助有聲語言的表達,並對有聲語言的表達起著深化的作用,使整個演講更具有感染力和可看性,因此,一次演講中演講者態勢語言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演講的效果。
總之,演講的有聲語言和態勢語言構成了演講的主要傳達係統,具有較強的藝術性,也是體現演講藝術美的主體部分。
演講的場合
場合是演講中的一個環境、時間要素。任何一次演講都是在一定的環境中進行的,是在一定的時間進行的,對每一次具體的演講來說都有著具體的環境,是麵對幾萬人的聽眾在大禮堂中演講,還是在街頭巷尾麵對過往的行人演講,是在新婚喜慶的場合演講,還是在悼念英烈、親朋的葬禮上演講,……這些都從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演講者的情緒、儀態、乃至聲音、語言,這些都影響著演講的內容、傳達的手段和聽眾的心態,因此,要想做好一次成功的演講,不充分地考慮場合的因素是愚蠢的,也是不會使演講獲得成功的。所以,場合做為演講的組成部分,是不能不給予考慮的。
綜上所述,我們是否可以這樣認識演講:演講是演講者(主體)在特定的時境中(場合),借助於有聲語言和態勢語言(溝通係統)的藝術手段,針對社會現實和未來,麵對廣大聽眾(客體)發表意見、抒發情感,從而達到感召聽眾並促使其行為的一種現實的信息交流活動。
在知道了演講是什麼之後,接下來我們所要了解的就是:
二 演講具有哪些特征?
演講是一種現實的社會實踐活動
演講不是茶餘飯後的閑聊,不是海闊天空的神侃,也不是人們耳鬢廝磨的竊竊私語,更不是情人們花前月下的海誓山盟,演講是演講家麵對廣大聽眾,發表自己的主張、抒發情感,表達愛憎的一種手段,它是演講家參與現實社會活動的一種直接體現,演講的目的是為了幫助聽眾了解情況、解決問題,並鼓舞聽眾、說服聽眾,使其信、使其知、使其激、使其動、使其樂,因此,我們說演講不是一種個人的言語溝通行為,而是一種具有較強現實性的社會實踐活動。在這一點上它有別於其他一些言語交流活動。
演講是一門溝通藝術
小說是一種藝術,戲劇是一種藝術,繪畫是一種藝術,舞蹈是一種藝術,那麼演講也是一種藝術。俄國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曾說過:“在自己心裏喚起並一度體驗過的感情,並且在喚起這種感情之後,用動作、線條、色彩,以及言詞所表達的形象來傳達出這感情,使別人也能體驗到同樣的感情——這就是藝術活動。”我們不去考察托爾斯泰的這種對藝術活動的界定是否準確,但是從演講這種把自己的感情及感受,通過加工藝術化後的語言表達出來的方式看,演講無疑可以稱作是一門溝通的藝術。
演講在講稿的內容安排上具有很強的藝術性。演講時怎樣開頭,怎樣結尾,如何過渡,如何鋪墊,如何創造高潮,如何說理,如何抒情等等,都是很講藝術處理的。演講者都要對此進行認真的斟酌推敲,都要匠心獨運,巧妙組合,惟有如此,才能把深刻的思想內容寓於恰切的藝術結構之中,才能增強演講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從而達到演講的目的。從這一點上講演講藝術與其他的語言藝術門類並沒有什麼更多的區別,他們都是要把內容通過藝術化的手段更富感染力地傳達給觀眾、聽眾。
演講的藝術性還表現在它的表達形式上。演講的有聲語言表達雖不像朗誦、戲劇那樣講求豐富、多變,但是演講在語速、語調的處理上仍講求高、低、快、慢,講求節奏馳緩,該快則快,當慢則慢;該高則高,當低則低,也要根據內容表達的需要對語速、語調進行適當的藝術處理,演講者要想使自己的口齒伶俐,聲音洪亮,也要進行發聲吐字訓練,德摩斯悌尼口含石子練發聲的事例我想人人皆知,就是這個道理。
演講的藝術性更集中地體現在有聲語言和態勢語言的配合使用上。“演講”、“演講”,就是既有“演”也有“講”,但是“演講”中的“演”並不等同於“演戲”的“演”,“演講”的“演”是演講者根據內容的需要在自覺與不自覺中表現出來的態勢、手勢、表情等等,它是一種情至所致的東西,是一種情感到極至態勢必然出現的無聲語言,是與有聲語言緊密聯合、協調一致的,是與內容緊密相聯的。我們要求演講者的喜怒哀樂,舉手投足,一招一式,一顰一笑,都貼切自然,做到與演講內容渾然一體,給人一種藝術的美感。
所以,我們說藝術美在演講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演講是一種傳播手段
演講是一門科學,也是一種具有很強藝術性的傳播手段。語言是人們交流思想的主要工具,那麼做為一種應用語言的藝術,那麼演講就是人際之間相互交流、相互溝通,進行信息傳播的有效手段。這一點並不難理解。人們利用演講傳達思想,抒發情感,傳遞信息,說服聽眾、鼓舞聽眾,通過演講宣揚真、善、美,鞭撻假、醜、惡,演講者以自己的熾熱之情去點燃聽眾的感情之火,演講者以自己的道理去說服聽眾認同自己的道理,演講者還將自己的所知傳遞給聽眾使其也知……這一切都是在溝通,那麼演講就是橋梁,演講就是紐帶,演講就是由此及彼的手段,是工具。因此英國文學家休謨說過這樣的話“雄辯的目標是說服,曆史的目標是教導,詩歌的目標是用移情動魂的手段給人快感。”而德國大哲學家黑格爾則說得更為透徹,他說:“一般來說,演講家在演講裏的最高級旨趣並不在於藝術的描述和完美的刻畫,他還有一個越出藝術範圍的目的,他的演講的形式結構毋寧說隻是一種最有效的手段,利用來實現一種非藝術性的目的或旨趣。從這個觀點來看,他感動聽眾,也不單是為感動而感動,聽眾的感動和信服也隻是一種手段,便於達到演說家想要實現的意圖。所以對聽眾來說,演說家的描述也不是為了描述而描述,也隻是一種手段,用來使聽眾達到某一種信念,做出某一種決定,或采取某一種行動。”演講所以如此,正是它的目的性所決定的。
我們在明了了什麼是演講之後,我們需要掌握的就是:
三 演講要掌握的基本知識
要想做一次演講,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基礎知識很多,比如:演講稿的寫作與修改、演講的目的與演講者的修養、演講的選題與選材、演講的有聲語言與態勢語言、演講的說理與抒情等等,但在這一小節裏我們隻向大家介紹兩個演講主體以外的知識,一是演講的分類,一是演講中的客體——聽眾,因為第一個問題有利於大家在演講時對演講進行更準確的把握,第二個問題則是演講者要想取得演講的成功所不可忽視的一個問題。
演講有哪些類型
對演講進行分類我們可依據不同的標準,進行不同的分類。如可依據功能、目的、形式、內容、特點等進行不同的類別劃分。
在功能上我們可以將演講劃分為:使人知、使人信、使人激、使人動、使人樂五種演講;從形式上我們可以將演講劃分為:命題演講、即興演講、論辯演講三種演講;而從內容上我們又可以把演講劃分為政治演講、生活演講、學術演講、法庭演講、宗教演講。
在這幾種分類中,人們更多地習慣於將演講從表達形式上進行劃分,即把演講分為命題演講、即興演講、論辯演講。由於篇幅所限,我們在這裏也僅就這三種演講進行介紹,以利於朋友們在進行演講時進行參考把握。A.命題演講“命題”顧名思義,命,命令,指派的意思;題,題目也。《現代漢語詞典》中把“命題”一詞解釋為“出題目”。而在演講中的“命題演講”指的是由別人給擬定題目或由別人給擬定演講範圍,並在演講者經過一定的準備以後所作的演講。命題演講實際上還包括兩種不同的形式:一種是全命題演講,一種是半命題演講。
全命題演講
所謂全命題演講指的就是由別人來給擬定具體演講題目的演講。而且全命題演講的題目,一般是由演講活動的組織者來擬定的。
比如,某單位組織了一次以愛崗敬業為主題的演講會,演講的組織部門,通過選拔在不同崗位選出了3名演講員來講這個主題,為了避免重複,也為了使這3名演講員的演講各有側重,體現特點,演講的組織部門分別給他們擬定了具體的題目,分別是《為了祖國的富強,必須從我做起》、《讓青春在崗位上閃光》、《站好最後一班崗》,3名演講員拿到各自的命題以後,圍繞主題找材料,準備演講。我們把這種由別人擬定具體題目的演講稱之為全命題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