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感動(1 / 3)

要不是杜永福,茅蘭山村永遠都是一個窩在山窪窪裏不知名的小村莊。正因為杜永福的到來,這裏才一躍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杜永福是大都市裏的一名大學生,又是校學生會的幹部,成績優秀,樂於關注社會。大學畢業後他被保送本校的碩士研究生班,可就在這時,他卻做出了一個令人吃驚的決定:請求校方為他保留學籍兩年。他要用這兩年的時間去最偏僻貧苦的地方支教,支教結束後再返校讀研。經過校委會認真研究,學校同意了他的請求。於是杜永福便帶著行李隻身一人來到了落後閉塞的茅蘭山村,成為這裏第一位支教教師。茅蘭山村地處深山,極為貧窮極為落後。既沒電燈、電話,更沒有電視、電腦,連自來水都沒有。許多人一輩子都沒有走出過大山,甚至連公共汽車都沒見過。而杜永福就在這種條件下留了下來,咬著牙支教整整兩年,最後被新聞媒體發現,成為了爭相報道的焦點,並被電視台評選為感動社會的典型人物。茅蘭山村也跟著杜永福一起成了眾人談論的話題。

成了感動社會的人物,自然也就成為電視台采訪的重點。就在杜永福準備結束支教生涯返回大都市繼續學業的時候,電視台為他精心製作了一期專訪。著名節目主持人畢成親自出馬,對他進行了全方位現場采訪。最後,畢成看著杜永福:“我想問一個大家都非常關注,同時也是非常疑惑的問題:茅蘭山村那麼閉塞那麼落後,是什麼力量支撐你堅持下來做完這兩年的支教工作呢?”

杜永福渾身一顫:“其實讓我堅持到現在的不是我的精神也不是我的毅力更不是我的品德,而是一個人,一個真正感動茅蘭山村、感動社會的人。”

現場一陣嘩然,畢成也眼前一亮:“什麼人?是你的父母、老師還是同學?”

杜永福搖了搖頭:“不,她是位女性,名叫奉蘭,是茅蘭山村唯一的一位教師。在我沒去茅蘭山村支教前,她一個人承擔著茅蘭山村學校各個年級的所有課程。三年前,大學要畢業時,我搞社會調查,無意中走進了茅蘭山村,正碰上山洪暴發。恰巧那時候奉蘭親自送學生回家,我們一起遭了難。不知是她救了我還是我救了她,反正最後我們都脫了險。我那時候才知道她叫奉蘭,才知道有一個貧窮落後的茅蘭山村和她這個愛學生如孩子的好老師。她感動了我,也促使我做出了支教茅蘭山的決定。”

畢成:“可是我們去過幾次茅蘭山村,特別是去過你們學校,怎麼從來沒有見過那位奉蘭老師?”

杜永福歎了口氣:“奉蘭老師哪兒都好,就是為人特低調,做任何事情都不想讓人知道,特別不想讓別人知道她對茅蘭山村教育所做的一切。我因為支教得到社會關注後,相關的媒體到茅蘭山村采訪開始多了起來。奉蘭姐一再向我聲明,不要透露她的任何情況。每次媒體前去采訪,她都早早躲了起來,學生也都事先做了叮囑,所以各家媒體隻知道茅蘭山村小學有一個支教的杜永福,卻不知道有一個比杜永福偉大得多、一直在茅蘭山村任教的奉蘭。如今我要走了,我不能再瞞下去了。我要向大家宣布,其實奉蘭老師才是真正感動社會的人!”

一語激起千層浪,茅蘭山村的奉蘭老師一下子成了焦點。電視台毫不怠慢,立即組織好人馬,由畢成親自率領,在杜永福的引導下,再次進入茅蘭山村,尋找這位默默無聞甘於奉獻的好老師奉蘭。果不其然,一進茅蘭山村,問起任何一個學生、任何一戶村民,都知道奉蘭老師,都豎大拇指。在他們的心裏,沒有得獎、沒有被電視台評為感動社會的奉蘭老師遠遠高於得了獎並被電視台評為感動社會的杜永福。可是有一點卻讓電視台的人大惑不解,他們不但沒有找到奉蘭,而且奉蘭的家裏也是鐵將軍把門,空無一人。問起她的去向,幾乎所有的人都搖頭擺手,仿佛她一下從人間蒸發了一般。

畢成看了看杜永福,遺憾地搖了搖頭:“看來這位奉蘭老師是有意回避媒體。雖然不事張揚是一種美德,可畢竟她一個人的力量改變不了茅蘭山村呀。而她這種逃避媒體的做法,最終還是無法引起社會對茅蘭山村的共鳴,她還是在孤軍奮戰,可惜呀!”

杜永福皺起了眉頭,老半天一揮手:“我能猜到她可能藏在哪兒,我一定要讓她在電視上露麵,要讓更多的人為她感動,讓更多的人關注茅蘭山村。走,我帶你們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