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西安國際都市的經貿輻射(3 / 3)

新亞歐大陸橋的開通,使西安成為大陸橋經貿通道經濟帶的金融中心。新亞歐大陸橋沿橋經濟帶作為一種相互交流與合作的經濟區域,需要有一個金融中心,以便為沿橋地帶的經濟發展服務。西安是大陸橋經濟帶最有條件成為金融中心的城市,其條件比河南鄭州、甘肅蘭州優越。西安的國際知名度以及在大陸橋經貿通道經濟帶所處的心髒地位,使其更容易爭取國內外金融機構,特別是沿橋各國金融機構在西安設立代表處和分支機構。側重發展金融、外貿事業,既為引進外資創造條件,又利於將其引向市場。吸引港、澳、台和國際上知名的大企業、公司、財團來西安投資。繼續完善長期和短期金融市場,積極穩妥地推進證券市場;開拓國際保險。

新亞歐大陸橋的開通,使西安成為溝通東西部地區之間的貿易中心。西安是中國重要的進出口替代產業中心。陝西的大中型企業較多,主要集中在西安。西安工業企業中加工技術密集度高,可以轉而生產進口替代產品,滿足國內外市場需要。20世紀80年代以後,國家政策向西北地區開發之機,西安大力引進國內外資金,實現資產重組,技術升級和產品更新換代,以及產品的出口升級換代,由初級產品為主向高級產品為主轉變,並建立保稅區和保稅倉庫,把西安建成進出口替代產業基地。

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產業結構是以加工工業為主,整體上發展程度較高;西安以西、以北地區的產業結構多為基礎產業,發展程度較低。縮小中國東、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差距,需要實現東、西部地區的產業分工互補、交流與合作。西安正處在東、西部地區的中心結合部,離全國各地經濟中心平均距離最短,又有新亞歐大陸橋經貿通道為紐帶,容易向全國市場輻射,便於東、西部地區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因而最有條件成為中國東西北地區之間的貿易中心。近年來,西安舉辦了多次中國東西北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績和影響。西安將成為東西北經貿洽談會和亞歐大陸橋經貿通道國際經貿洽談會的常設性商貿交易中心。

新亞歐大陸橋的開通,使西安成為中國內陸鐵路交通的中心。地處中國大地原點的西安,是四麵八方鐵路幹線的交會點,東西南北貨物上、下橋的重要集散、中轉基地。

新亞歐大陸橋的開通,使西安真正成為中國曆史文化的旅遊中心。西安地處華夏發祥地,曆經13朝古都,為中國曆史文化的旅遊中心、國際知名的旅遊開放城市。西安要大力發展服務業、商業、運輸業等第三產業,繼續加快商貿建設。充實提高商業中心區,建設各級商業網點,把西安建成溝通東西、輻射南北,經新亞歐大陸橋,打入國際市場的中心城市。同時根據世界旅遊市場競爭激烈,旅遊流從歐洲向亞太地區東移的趨勢,努力發展旅遊業。

新亞歐大陸橋的開通,西安是西北地區的高科技中心。陝西和西安的綜合科技實力僅次於北京、上海,居全國第三位,在西北地區首屈一指。西安高新技術開發區是中國向亞太經合組織首批開放的高新技術開發區之一,位於全國高新開發區第四位。國家已在西安市設立了人才交流中心;並將進一步建立國家級的技術、信息交易中心。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是西安城市建設的中心任務之一,以高科技研究和轉化為主,新增一批高層次的對外開放增長極。近年來,西安的新興技術產業發展較快,帶動了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高新帶迅速崛起,1999年技工貿總輸入已達300多億元。西安高新區已成為中國首批向亞太經合組織成員特別開放的四個科技園區之一。西安作為工業中心城市,是西北地區擺脫傳統資源型產業發展模式,實現產業升級和高度化的希望所在。

西安的經濟國際化趨勢對所在地區經濟活動有廣泛的示範效應和輻射作用。電子商務的本質是借助現代網絡技術和社會化配送體係進行的商務活動。1999年5月,由陝西省商務廳(牽頭)、省郵電管理局、省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中國人民銀行西安市分行聯合建設,總投資9000萬元在西安組建的西北最大的陝西電子商務示範工程,於2000年2月27日正式啟動。

(三)西安在西北經濟發展中的功用

西安是擴大西北地區各民族之間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城市本身表明了人口、生產工具、資本、享樂和需求的集中;而在鄉村裏所看到的卻是完全相反的情況:孤立和分散。”西安是聚集周邊人口、經濟、科學文化的多功能的空間地域係統,是西北地區區域經濟增長點。西安作為西北地區市場經濟活動的中心,資金、人才、項目、企業、科技等生產要素向其聚集,增加了西安的經濟實力。商品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等商品經濟活動不僅維係著西安內部經濟體係的正常運轉,而且還對周圍地區各機器運行和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西安在西北五省區之間以及區域外不同地區之間,充當商品集散的流通中心,利用其集中的生產資料、技術市場、資金市場以及勞動力市場等市場形態的開放機製,調劑餘缺,組織地區及城鄉間的經濟合作,並將西安的先進生產力及其先進的生活方式的諸要素輻射出去,帶動周邊地區城鎮、周圍農村地區更快、更協調地發展。

西安作為西北地區各種市場交換活動集中的中心,就必然成為地方政府實施其宏觀調控的“著力點”或“支點”,成為對外開放政策予以實施的主要陣地。

西安是聯係西北地區各民族之間經濟、文化交往的橋梁。西安地處西北地區各省、市、自治區必經的交通要道,同時又是各地區頗能吸引漢族和其他民族客商會聚的貿易中心。西安自古以來,就是西北各民族之間交往的聚集地,也是國際商貿大都市,各民族人民在對內對外交往中,不僅使物資、技術得到交流,而且使信息得到傳播,並且,將市場經濟的意識在民眾中進行滲透。

西安是西北地區引進外部資金、引進技術的“梧桐樹”,是西北地區改革開放的主要陣地。西安的商貿發展與西北地區經濟發展是分不開的,他們有著內在的聯係。當地區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要求城市的能源、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與之相適應,促使其上一個新台階;而城市的發展,又必定為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創造條件。實踐也證明,越是市場經濟發展快的地方,城市建設速度就越快。西安的經濟發展就證明了這一點。

西安是一個內地城市,由於地理環境的原因,使得城市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限製。改革開放以來,西安發揮了與周邊省份的區位優勢,利用了西北地區區域貿易的優勢,利用邊境貿易帶動民族經濟的發展。西安作為中心城市的建設有利於引進外部的各類生產要素,促進西北地區的對外開放。